□ 王宇光
2013年9月,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2年来,中国政府7批次批准设立自贸试验区(自贸港)22个。上述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省级自贸创新成果3000多项、国家级自贸创新成果300多项,在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上,吸收了全国20.8%的国际投资、19.5%的进出口贸易额。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发展实绩表明,借鉴国际贸易发展范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于进入改革深水区后的中国经济而言,起到了提升动能、优化环境的助推作用,有力推动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积极的助力。
一、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概况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江苏自贸试验区由苏州、南京、连云港三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三个片区的面积比为3:2:1。国家对连云港自贸片区的定位主要有三点:一是连接欧亚的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二是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三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平台。连云港自贸片区由开发区、连云区和港口3个区块组成,面积比为15:1:4。自贸试验区设立5年以来,连云港自贸片区累计形成市级以上案例成果200项,其中省级创新成果50项、国家级创新成果1项。港口区块累计形成市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38项,其中省级以上创新成果23项。港口区块以20%的自贸面积占比,贡献了片区46%的省级自贸创新案例成果。港口区块用扎扎实实的实践、锐意进取的创新,高质高效地履行着为国家试制度、为港口谋发展的神圣使命。
二、自贸试验区的任务特点和获得感
自贸试验区在连云港港的探索工作已经进入到了第6个年头,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在交流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无感,其实这也是市自贸区管委会在市民交流座谈中听到的最多的吐槽。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看,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是一个整体,国家根据各自贸试验区的区位、功能、特色、禀赋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规划以及区域发展的客观需求,分别提出特色化、差异化的自贸创新任务,回到连云港片区就是三点:国际交通枢纽、开放要素门户、交流合作平台。自贸创新探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但总体上还是立足于小切口、小范围、窄领域、风险可控条件下的试点开展,通过创新试点,总结经验、完善举措,形成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自贸创新案例成果进行推广,从而达到对现有经济活动影响小、转型发展成效高的总体效果。
另外,现阶段自贸试验区建设最大的获得感就是RCEP协议的无感生效运行。RCEP协议是目前中国加入的开放水平最高的多边贸易协定,其中的一些条款在10年前看,我们是难以达到的,但是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针对性压力测试和应对举措探索集成,我们不但顺利适应了相关开放条件,而且在一些领域还处于优等生位置。这当中最为形象的获得感就是“香蕉自由”,10年前,进口香蕉价格普遍在每斤7至8元,现在的价格基本稳定在每斤2至3元,普通市民可能不太关心其背后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RCEP协议下低关税、便捷运输通关、贸易规模成长放大后的具体结果。
三、自贸试验区政策的时代背景
在自贸调研中,广大工友们也一直在问,“为什么要搞自贸试验区建设”。其实开展自贸试验区建设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是内因,即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区,原有的开放空间、开放范式、监管模式与新时代快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的匹配度、适应性出现了问题,解决贸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吸取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借鉴国际上成功开展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就成为了中国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二是随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贸易能力和发展水平节节攀升,2013年正式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由此引起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警惕和排斥,他们认为现行世贸规则促进了中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就试图成立一个以TPP规则为特征的新的贸易规则并将中国排斥在外。针对这一企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自贸试验区发展战略,就是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压力,找对策,迎难而上,用进取的主动,化解美西方推动新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带来的被动。事实证明,自贸试验区战略是成功的,中国不仅平顺地实现了RCEP的生效运行,而且积极主动地申请加入CPTPP、DEPA等新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协定。
四、港口自贸区建设的特色方向
港口自贸区区块的自贸创新主要围绕着口岸贸易便利化、通关便利化、物流便利化展开,这当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围绕中欧班列国际陆海联运开展物流中转便利、贸易便利方面的流程、制度、标准探索,重点在跨境数据交互应用、关检互认协同、单证标准化、物权化等领域形成标准化业务、流程、单证、数据、范式,推动中欧班列海铁中转跨境运输的规制创新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为中国与亚欧国家深化合作提供可用、可鉴、可推广复制的制度成果。其次就是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对港口绿色智能发展的要求,结合港口特点探索形成高质量有代表性的通用解决方案。三是围绕口岸贸易发展,探索新业务、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的物流、通关、监管、服务、金融、数据等一系列新领域、新场景的创新应用;四是紧跟国际港航发展趋势,在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中,寻找与港口发展契合的新领域适时介入、取得先机。
作者为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港航发展部高级经济师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梁红燕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