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赵玉军:10年坚守 做邮件洪流中的“安全摆渡人”

【连网】(记者 刘蔚 通讯员 王碧碧 许思佳)在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寄递安全已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石。连云港市邮政分公司有一位“绿衣卫士”叫赵玉军,他用10年的坚守,在方寸安检机前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防线。

从骑着“二八大杠”走街串巷的投递员,到守护现代化安检设备的安全员,这位拥有25年工龄的邮政老兵,凭借一双“火眼金睛”,默默守护着每一件邮件的安全。多年来,他累计查堵禁寄物品100余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7d5f647300fe4dc28a1f2a775374dec6

“火眼金睛”练成记

走进连云港市邮政分公司网路运营中心,现代化物流作业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自动化分拣设备如长龙般蜿蜒伸展,传送带上的包裹如潮水般涌动。墙面上“安全重于泰山”“三项制度保平安”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在这片机械轰鸣的作业场里,赵玉军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作为中心安全管理的“总调度”,赵玉军的职责版图清晰严谨:从设备运行的轰鸣声中辨别异常,在人员操作的细微处把关规范,于车辆进出的间隙里核查安全,在消防设施的巡检中消除隐患——这四大安全防线,构成了他十年如一日守护的“安全矩阵”。

“我们每天要处理下午3点到凌晨1点的40多万件出港邮件,以及凌晨1点到下午1点半的13万件进港邮件。”赵玉军介绍着网路运营中心的作业量。说话间,下午3点的作业高峰如期而至,他立即回到安检机操作台前,身形如青松般挺拔。

安检机屏幕上,包裹内部的物品在蓝绿橙三色光谱中显影,宛如一幅幅抽象派画作。他轻点屏幕,语气陡然严肃起来。“观察图像需如品鉴水墨画般注重层次。”赵玉军边说边调整图像参数,屏幕上原本模糊的色块瞬间清晰,呈现出剪刀的形状——这便是他今日拦截的首件违禁品。

2016年连云港邮政引进首台安检机后,赵玉军就扎根在这个岗位。“有机物呈橘黄色、无机物呈明绿色、金属呈蓝色,根据不同物品的密度、浓度还会有不同的区分。”谈起X光图像识别,不善言辞的赵玉军突然变得健谈起来。十年安检工作给了他一双名副其实的“火眼金睛”。

“安检不是简单过机器,要像中医把脉一样用心。”赵玉军说。遇到可疑图像,他会从多个角度反复查看;若实在无法确定,便按规定开包验视,确认无安全风险后,再妥善密封,使其进入下一流程。

2024年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连云港)大会举办期间,一个可疑包裹引起了他的警觉。图像显示物品结构异常,开箱查验后确认是压力罐。“在这些重要会议期间,我们要格外重视安全问题,任何违禁品都不能放过。”赵玉军解释,“就像这个压力罐,万一与打火机发生反应,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炸弹。”

这些年,他累计查堵各类禁寄物品百余件,包括易燃易爆品25件、刀具等危险品80多件。每个经他检查的包裹,都会被贴上红色的“已安检”标签,这是赵玉军给予每一件邮件的“安全通行证”。

3b8f772491f84125b860983eedce308c

“生命防线”守护人

在守护普通邮件安全的同时,赵玉军还肩负着特安药品安检的重任。

“赵师傅,有批抗癌药到了。”4月24日下午4点,装卸工推着绿色转运笼走来,里面整齐码放着200多个白色泡沫箱。赵玉军随即快步迎上去。他随手拿起一个泡沫箱,先检查封口胶带是否完整,又轻轻摇晃听声音。

处理特安药品时,赵玉军总是格外专注。他有一套自创的“一看二核三记录”工作法:一看包装是否完好,二核单据信息是否准确,三记录邮件状态和发运时间。正是这套看似简单却极为严谨的工作流程,确保了特安邮件装车发运万无一失。

在扫描机前,赵玉军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扫视着屏幕。“等等!”他突然叫停,指着电脑屏幕对操作员说,“这个批号跟系统登记的不一致,差了一个字母。”经过核实,原来是药企工作人员录入时手误。“特安药品容不得半点差错。”他边检查边说,“一个字母之差,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药品。”

连云港作为全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拥有多家知名药企。这些企业生产的抗癌药、胰岛素等特殊药品,对运输安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们选择邮政,看重的就是央企的安全保障体系。”豪森药业物流负责人表示。而赵玉军所做的安检工作,正是这个保障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

“这些特殊药品若流入非法渠道,被不法分子利用,很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赵玉军说话时,正在填写当天的特安邮件处理日志。他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药品批号、温度数据等关键信息。过去一年,经他手的特安邮件无一丢失,这种百分百的准确率,为连云港邮政赢得了“优秀合作供应链”的赞誉。

在药企客户眼中,赵玉军是值得信赖的“药品卫士”。康缘药业物流总监说:“赵师傅做事特别让人放心。有他在,我们的药品安全就有保障。”而这份信任,正是来自赵玉军日复一日对细节的执着、对流程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

“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面对赞誉,赵玉军总是这样轻描淡写。但在同事们看来,正是这种“做到位”的坚持,让普通的安检工作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2293a9ba884741eb8470d2bc87a34ab3

“绿色灯塔”耀征程

无论是日常邮件安检,还是特安药品守护,赵玉军始终坚守岗位。而在无数个寒来暑往的日子里,他的坚守更是如同一座灯塔,照亮着寄递安全之路。

4月25日凌晨1点的网路运营中心依然灯火通明。赵玉军站在安检机前,揉了揉发酸的眼睛,顺手把保温杯里已经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这样的夜晚,他早已习以为常。

回想2000年刚进入邮政公司时,他还是个骑着“二八大杠”走街串巷的投递员。“那时候市区就3个投递部,现在得有13个了吧。”他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见证邮政发展的骄傲。

从投递员到邮件处理员,再到安全员,赵玉军的岗位在变,但那份坚守的初心从未改变。今年春节,当大多数人都在享受阖家团圆的喜悦时,赵玉军却主动承担起亚冬会期间连云港出口、转口到哈尔滨的邮件安检工作。连续15天,他驻守在生产作业现场,每天坚持到凌晨两点,直到哈尔滨邮件全部安检完成并装车发运后才离开。有同事拍下他深夜工作的背影——在空旷的车间里,一个穿着绿色工装的身影,就像一座亮着的灯塔。

“家人都习惯了我的工作,对我也都表示支持。”谈及家人,赵玉军的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但更多的是感激。正是这份理解与支持,让他在无数个夜晚能够心无旁骛地坚守岗位。

荣誉墙上,赵玉军的证书并不显眼,但每个都沉甸甸的:全国网运系统先进个人、江苏省“寄递安全卫士”……这些称号背后,是一个普通邮政员工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就像他说的:“安检机是死的,人是活的。多看一眼,可能就少一分危险。”在安全员岗位上的十年,他用行动践行着“让危险止步于安检机前”的承诺。

夜深了,赵玉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巡检。他的身影在监控屏幕上一闪而过,很快又消失在堆积如山的邮件中。在这个不眠的物流枢纽里,这个“安全摆渡人”的故事还在续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