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灌云县:盘活“一亩三分地” 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

【连网】  □ 庄婷婷 庄克宇

昨日,在灌云县圩丰镇芦场村稻麦种植基地,两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在田野上空翱翔,为小麦进行富硒叶面肥喷施作业。

“以前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播种不弯腰、插秧不下田、田间灌溉自动化管理,天上无人机随时洒农药……”芦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加成自豪地介绍。

微信图片_20230415093503 

从村集体一穷二白到年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芦场村通过流转土地自主经营,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

芦场村的致富路,也是村集体创业增收之路。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全国性农村“分地”中,芦场村集体没留下什么土地。缺乏资源,成为村集体发展经济的一大掣肘。

刘加成原本搞水产养殖,一年有几十万元收入。回村任职完全是被老支书“找回来的”。“我确实想给村里做点事,就回来了。”

走马上任后,刘加成一直在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作为一名农村人,他始终认为“村里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必须要在这上面找出路。

微信图片_20230415093515

转机出现在2019年,当地推行“土地流转自主经营”。芦场村争取到“集体自主经营种植试点村”政策。通过“支部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模式,全村共流转土地21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将集体种植优质稻麦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与直接承包给大户不同,芦场村是先把土地“交”给村集体,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集中连片地块,能形成5%至10%的土地面积“溢出”,推向农村公共产权交易平台公开发包后,又能形成每亩50元的服务“溢价”。这样既能保障集体可种、大户也可种的模式,又能方便村集体对土地资源调控。两项“增溢”让村集体获得11万元的纯收益,还没有损害村民土地流转的应得收益。

“我家把闲置土地流转出去,我在村里服装厂上班,加起来月收入近3000元,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芦场村村民周巧荣开心地说。

微信图片_20230415093507 

去年,芦场村集体经营种植的100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亩均产量1402斤,再加上土地整合面积和公开发包价格“溢出”,以及厂房租金收益,全年经营性收入超过300万元,净利润60万元。

向土地要来效益后,刘加成又开始琢磨建厂房招商引资。村里青壮劳动力80%以上外出,年龄大的越来越干不动,“洗脚离田”是大多数农户的现实需求。

芦场村利用60万元帮扶资金加上自筹的35万元,在村里建起1100平方米标准厂房,招引来龙仕达服装辅料厂和兴红食品有限公司,每年获得近10万元租金,还为本村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兴红食品有限公司是“返村者”周连弟二次创业的项目,主要做烧烤所需食材冷冻半成品加工。“在村里租厂房工人好找。因为工艺不复杂,妇女、中老年人培训一下就能上岗。按件计酬,手脚麻利的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

村集体有了钱,开始改善村居环境,修路,装路灯……现在的芦场村,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了,环境更美了,人心更齐了。芦场村先后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灌云县十大红旗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