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稳消费夯实发展需求端——“稳经济”系列观察(三)

面对经济不确定因素加大、复杂疫情形势挑战,要想稳步发展还需要在稳消费上下功夫。消费经济不仅关系城市发展的经济规模,还关乎一批依靠其生活的市民家庭收入增长。

稳消费可以有效地稳就业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目前我市消费市场逐步繁荣。根据不完全统计,一家在商业综合体内运营的餐饮企业至少可以提供1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零售企业相对少一点,但至少超过5人。以市区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例,正常运行期间,它可以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按照该商业综合体多家店铺的公开招聘信息显示,这些岗位月薪大约在4000元,人均年收入大约在5万元,其中一些厨师、店长的年收入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

  这一连串的数字表明,消费机构有序运行对于稳就业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灵活就业人员增加,一批依托消费而成长起来的新职业,例如外卖小哥、临时帮工、快递员等收入也依赖于繁忙的消费经济。

  历史数据显示,我市消费经济实力并不弱。在几年前淘宝进行的消费调查中,我市曾一度冲高为当年春节跨境旅游增长的全国前三强城市。

  专家表示,我市挖掘消费经济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首先要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科学调查,为城市商圈规划提供坚实的参考依据。其次要激活老商圈的新活力,补齐商圈零售短板。比如要加快通灌路商圈腾笼换鸟,尽快引导商家出清或修复一些低矮有隐患的房屋,避免出现安全风险。再次要建立新商圈稳定的交通线路,特别是要引导县域消费者到新商圈消费,带动城市商气集聚。

稳消费还需要市场创新

  近期,为促进街区消费,江苏多地纷纷打出提振消费“组合拳”,促进市场复苏。

  5月7日,南京市商务局组织召开了城市汽车后备厢文化主题市集IP座谈会,邀请了相关部门和后备厢集市车队代表,探讨如何将汽车后备厢文化与消费深度结合。这场会议背后是当地监管部门发现市场存在一些自发聚集的后备厢夜市模式,为了引导相关夜市有序运行,监管部门决定因势利导将这样的活动变为城市救市的新模式。5月13日晚,位于南京国展中心南广场的主题后备厢集市玩出“新花样”,将街头文化氛围感拉满。特色文创、主题特饮、撸狗撸猫、乐队弹唱等形式“点亮”了夜经济。在启动花样翻新的后备厢夜市的同时,5月14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南京云锦博物馆举行。

  火热的后备厢集市、云锦国潮新品线下限量特卖、金牌导览夜游博物馆系列活动,点燃了消费的热情,彰显了消费的魅力。

  我市经济专家表示,长期以来,稳消费关键是将有为政府与有位市场有机结合,共同打造更加健康的城市消费环境。各地各部门要深切理解国家促消费相关要求,主动创新有效促消费的活动,帮助受到疫情影响的服务业商家尽快恢复生机。特别是随着消费高峰(6至10月)的来临,景区、消费场所、商业街区要主动出击,根据我市商业特色先模仿创新再原研创新,尽快推出实招帮助企业尽快复苏。发改、商务、城管、市场等部门要尽快整合相关政策,帮助消费企业复苏,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要抓住端午节、寒暑假等时间节点,积极适应近郊休闲游、野营度假游等需求,尽快开放相关产品。

提升硬件适应新的需求

  近日,笔者走访市区几家商业综合体,发现一些商业综合体存在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例如一家商业综合体的卫生间,近一半的隔间出现各种维修问题,而且相关的洗消卫生设施配备也不到位。这些问题,难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此外,随着夏季来临,夜间公交的问题依旧难以突破,夜经济的交通线路供给能力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商圈数字化程度不高,车辆在停车场进出时经常出现拥堵现象。

  专家表示,当前,我市应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尽快升级商圈数字化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路程导航、停车引导、数字扫码等服务,让每个进入商圈的市民便捷地寻找停车位、进行疫情防控个人信息登记,从而增强市民对消费便利度认可。其次要鼓励商家尽快优化服务设施,提供较为舒适的线下购物环境。再次要引导交通、文化、旅游、零售、餐饮、住宿等城市消费产业尽快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满足市民消费的新平台。近期,国家推出了新一批气象旅游示范点,我市相关景区也应该积极申报,打响城市旅游品牌。现在近郊游变得火热起来,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固定乘车地点,为市民游客提供方便旅游的线路,进一步满足大家到县区旅游景点的出游需求。(□ 周莹)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