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打造城市消费商圈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港城消费转型系列观察(二)

连日来,为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商家纷纷拿出各种促销手段,鼓励市民有序购物。专家表示,当前我市需要进一步升级消费商圈概念,丰富其内涵,从而提升更多的消费吸引力。

丰富城市消费内涵

打造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市并不缺乏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商业综合体,但是城市商业的丰富度仍存在一些不足。业内人士表示,我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得比较分散,商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商业综合体和商业街区定位存在同质化,零售品牌档次略低。与此同时,大型娱乐设施缺乏也让消费市场空间拓展一直难以突破。

  “随着园博园的建设,将补齐市区大型娱乐空间短板,有助于补齐城市东部休闲消费的拼图。建议相关部门抓紧时间研究园博园文旅开发方案,让园博园成为徐圩新区和主城区新的消费娱乐平台,带动城市消费。”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园博园主体工程基本封顶,相关后续工程正在抓紧施工。根据规划,第十二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题是“山海连云·丝路绿韵”,展示连云港市城市特质,体现丝路园艺交融特征。园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237.14公顷,总体以“一轴一环”为骨架,串联五大片区,分别是山海连云轴、丝路绿韵环以及入口服务区、花果园艺街、园博核心区、镜花园和宜居田园示范区。

  面对商业综合体零散分布问题,相关部门需加快商圈专线研究,加快人流、客流在不同商圈之间流动速度。与此同时,需要积极推进商业街区和商业综合体联动发展,通过机制创新、联合招商等方式,将一些商业综合体空间难以承载项目向商业街区延伸,从而促进城市商圈风格形成,成为消费热源地区。

加快城市消费潜力挖掘

建立城市消费共赢圈

  城市消费潜力的挖掘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抓紧时间打通消费终端和需求终端供应链。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要尽快建立可以延伸到各大小区内的社区店,为打通生活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提供强力支撑。

  城市消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社区商超以及小区商超多层分级布点。财经杂志调查显示,连云港拥有的超市密度在全国可以排入前50名,但是从社区店、小区店的数量来看,连云港商业布局还存在一些短板。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同市内大型商场对接,鼓励他们在小区建设小型商超或者24小时便利店,补齐城市生活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这些依托于大型商超的社区小型商超店或者24小时便利店也可以解决社区超市管理不健全、产品议价空间小、价格不接地气等问题,从而增强城市商业配送网络抗风险能力。这些布点在社区或者小区里的社区店也有助于吸纳就业,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消费需求并可以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燃气等缴费难题。此外,这种依托大集团的社区或者小区商超还可以增加店铺抗风险能力,避免因为资金紧张而倒闭的风险。相关部门也应该在新建小区中设立专门的商业布点,为全市商业圈层建设提供支持。

  围绕百姓生活需求,建立城市供应网络。目前,一边,我市部分农村地区种植猕猴桃、树莓、茶树菇等蔬果品种,主要供应长三角其他地区。另一边,我市不少商家为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从山东、广州等地区长途运输这些蔬果到本地销售。相关部门应该抓紧研究本地蔬果自产自销平台打造,通过推进商超和种植养殖大户对接,实现从田间到超市货架的无缝对接,降低本地居民生活成本,促进区域消费升级。

加强政策支持

促进消费信心恢复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玉带河生态廊道为例。这两年,海州区在原有建设基础之上,对玉带河生态廊道进行了景观提升和改造,力求为市民提供一个更有品质的休闲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专家认为,公共水平提升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幸福感,从而让更多人敢消费。与此同时,要进一步优化上学、就医、养老、就业等相关政策,提升大家生活的安全感;要进一步丰富消费内涵,让大家有地方消费、愿意消费。

  当然,还应该进一步落地中央、省市促进消费的相关意见,稳住更多消费服务业主体。要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提升群众消费的安全感。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支持社会力量补服务供给短板。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

(文中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吴弋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