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带来的启示之二

根据《“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的旅游空间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沿海黄金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等被纳入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旅游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也给我市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优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更多城市将旅游休闲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也给传统旅游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机遇 纳入全国旅游空间新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相关行业专家指出,“十四五”期间,依据生态安全和旅游业统筹发展的要求,国家将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另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不仅如此,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

  这就要求我市构建更有利于旅游业发挥独特优势的新发展格局。《规划》提出,综合考虑文脉、地脉、水脉、交通干线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生态安全和旅游业发展,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沿海黄金旅游带、京哈—京港澳高铁沿线、太行山—武陵山、万里茶道等为依托,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全国旅游空间新格局。同时,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旅游协调机制,推进跨行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利用。

  对港城而言,一方面要抓住大众旅游时代的经济红利期;另一方面,则要利用好被纳入旅游空间新格局的机遇,认真做好功课,加快对《规划》所提到的沿海黄金旅游带、丝绸之路旅游带的相关研究,及时推出跟进的相关方案举措。同时,要切实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更好发挥旅游业作用,为加快释放内需潜力贡献更大力量。

■ 挑战 如何应对扩大内需任务艰巨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旅游业发挥独特优势,也对旅游城市提出了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特别是《规划》明确要求,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旅游现代化建设,建立完善休闲度假体系,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为了旅游业发展成果让百姓共享,充分发挥出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推动更多城市将旅游休闲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充分考虑游客和当地居民的旅游休闲需要,推进绿道、骑行道、游憩道、郊野公园等建设,提升游客体验,为城乡居民“微度假”“微旅游”创造条件。

  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来连进行“微度假”“微旅游”?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未来一到两年的城乡旅游发展计划中不断推进、不断落实。围绕着我市优势的生态资源,抢先开发一批小而精的旅游产品,例如锁定草莓、茶、海鲜等特色产品的上市日期,提前策划制作旅游线路,并且提前在各种媒体上进行发布。

  与此同时,立足传统的山海休闲旅游产品,做强城市旅游服务,提升配套设施。我市应进一步拉近花果山和连岛两大拳头产品之间的联系。不妨提前争取定制悟空旅游巴士,在“五一”旅游旺季来临前上市。像成都的熊猫巴士一样,率先将高铁站、花果山、连岛等形成一个串联效应,后期对于其他景区形成示范带动。此外,在旅游旺季时,将花果山的师徒西游巡演融入连岛大沙湾的夜间舞台,形成一个悟空带你看大海的效果,让山海紧密相拥。后期,可以形成悟空带你摘草莓、悟空带你泡温泉等推荐产品,用知名度最高、最有趣、最有代表性的旅游形象来推广我市的旅游产品,提升卖点和趣味。

■ 应对 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当然,《规划》也为旅游城市如何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完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基于我市的资源要素,下一步,要深入挖掘港城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标准指引,统筹资源利用,强化政策支持,保障要素配置,稳步推进建设,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景区。此外,充分结合文化遗产、主题娱乐、精品演艺、商务会展、城市休闲、体育运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医养康养等打造核心度假产品和精品演艺项目,发展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丰富夜间文化旅游产品,烘托整体文化景观和浓郁度假氛围,培育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度假区。

  特别是要在规范乡村旅游上下功夫。近两年来,我市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了一批国家、省、市重点旅游乡村。当前,如何让这些美丽休闲乡村能够搭上旅游产业发展的快车,如何更好地服务广大游客是我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壮大我市的乡村旅游,既要外部努力,也要发挥乡村内部的力量,要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好分享旅游业发展红利,提升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同时,还要统筹用地、治安、消防、卫生、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政策,落实乡村民宿经营主体房屋安全管理责任,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完善乡村旅游政策保障体系,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将乡村旅游纳入县域相关规划,统筹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厕所、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徐黎一)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