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打造港城人常来 外地人想来的消费新空间——港城文旅产业融合系列观察之三

市民也是游客,港城的景区、街区不应当只是为外地游客而建。业内人士呼吁,当前,在景区、街区、乡村旅游点的新建或提升改造过程中,不妨改变传统观念、积极面向本地消费者,将结构优化作为重要抓手,坚持文化引领,打造港城人常来、外地人想来的消费新空间。

打造文旅“商业+” 需从内部发力

  10月20日,省文旅厅发布全省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其中,我市连云区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海州区老新浦风情街区则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培育单位。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是文旅融合时代,以“商业+”为标记的政策性扶持,对于旅游街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也为新消费场景的打造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无论是连云港老街,还是新浦风情街以及市内各地街区,这样的政策引导的背后,更重要的还在于港城自身产品的打造,更多需要各地从内部发力。当前,要更加注重分析消费者的需求、趋势,深挖港城地方文化资源,以符号化的亮点产品来满足、吸引消费者。不妨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季节(节气),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来开发主题活动。一方面,需要景区做好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结合当代人的需求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打造,以符号化特征来标识不同的产品和不同需求的人群。例如,以桃花涧景区东方天书为蓝本,打造雨伞、皮具等文创产品,来满足喜好个性化、文艺范的“90后”“00后”人群。又如,以孔望山景区汉代石象为蓝本,打造大象系列文创产品,而在海州的一些城市书房已经出现各种不同材质制作的大象,既标识了空间特征,又让大家产生一定的联想,赋予了这样的公共空间更多地方文化气息。

更加注重 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

  无论是思路的提出、观点的养成,还是与商业的合作开发,都离不开文化创意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访中,笔者发现,港城的景区比以往更加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引进。

“我之前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做文创工作,去年被海州区引进回连,也是希望通过自己在外积累多年的经验来为家乡旅游出一份力,一起建设好美丽的家乡。”杨天童说,如今作为新浦风情街管委会专职营销负责人,他不仅熟悉街区的每一家商户,还根据街区本身的特点做好分类打造,以常态化翻新街区面貌来提升街区的吸引力。在民主路中部、古玩主题街区,已经停放了几辆颜色鲜艳的复古餐车,有咖啡、啤酒,还有一些地方小吃供应。“等商家聚齐后,我们要在这个空地上摆上桌椅,就是市民休闲聊天的地方了。”杨天童指着餐车中间的空地说。

  可以说,在文旅大融合的发展背景下,港城需要引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街区的开发、建设以及运营。除旅游、文化类人才外,也要积极培养和搭建包括研学、商业运营等在内的人才团队,只有这样才能在“商业+”时代更为准确把脉市场,找到对于景区、街区运营而言更加灵活的发展思路。

积极走出去 向先进地区取经问道

  除了从内部发力,在下一步的文旅“商业+”融合大道路上,港城还需要积极走出去,向北京、西安等文旅商业街区发展好的地方取经问道。

  喜欢去北京旅游的游客会发现这样的变化:过去,人们去北京旅游,首推王府井商业街。据悉,王府井这张“金名片”虽然吸引外地游客云集,却一度淡出了北京人的生活。2016年的客流分析数据显示,王府井的客群中,本地人只占20%。近年来,王府井坚持文化引领,实施“商业+”发展战略,例如,“商业+文化”,打造韵味王府井;“商业+时尚”,打造动感王府井。百货大楼音乐喷泉广场升级了,成为主街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儿童艺术剧院前建了西街儿童主题广场,施工围挡变成“绿植墙”……各具特色的精致空间,让街区更宜人、宜游、宜赏。因此,港城也可以借鉴经验,通过打造一些特殊空间,来吸引商业活动、文化主题等休闲活动,以此集聚人气,打造文旅消费的新高地。

  不仅是王府井大街,近两年来,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也是吸引国人去西安旅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何如此受关注和欢迎?业内人士分析,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从文化创意到落地执行,从文化活动到文创产品,从文化演艺到特色风情,始终坚持“以文化为核心,以旅游为依托,以融合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这一理念,打造了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商业步行街区,让城市文化赋予街区人文魅力。因此,学习其运营经验,就要先找到自身项目的精神内核,在提升硬件的同时,做好街区发展的软性服务,让港城也能打造出一个可以让你去很多次的地方。(□ 徐黎一  王蓓)

本稿图片为资料图片

总值班: 陈刚 曹银生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