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材料产业现实应用 做大新材料未来产业——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观察(三)

​当今世界,科技成果层出不穷,各国都将先进材料视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材料大国,许多基础材料的产能已居全球前列,材料研究队伍规模列世界首位,但距离材料强国还有一段距离。连云港作为江苏重要的新材料基地之一,要谋划石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融合,实现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循环发展,从而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

传统产业的升级需求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保证,也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先导。特别是在今天,新材料工业已经成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也是国家工业技术与科技水平的前瞻性指标,对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起着基础性作用。

  近年来,我市着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产业,特别是具有优异性能、量大面广且“一材多用”的新材料,主要包括钢铁、石化、建材、轻工、纺织等基础材料中的高端材料。以碳纤维材料为例,2020年,我市中复神鹰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满产满销,销售约3600吨,中复神鹰及下游应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中复神鹰5.4亿元(同比增长30%)、中复连众49亿元。

  作为联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材料产业中的关键战略材料是新材料产业未来攻关的重点,特别是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稀土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高性能新材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和保障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舰船车辆、核电、航空发动机、航天装备等高端应用的关键核心材料,还是实施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等重大战略需要的关键保障材料。

  2016年,我市以碳纤维材料突破为基础,承担了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已于2019年全面建成,并通过专家组验收。目前,该平台拥有碳纤维预浸料、特种纸、缠绕、编织、3D打印、针刺毡、模压成型、热压罐成型及RTM成型等15条研发试验线,其中,多轴向编织机、3D机器人缝合等进口设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满足复合材料典型成型方式要求。此外,我市还建有江苏省碳纤维工程中心、江苏省高性能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着力寻求新材料产业突破。

  业内专家表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承认我市新材料规模还不大,聚酰亚胺、硅材料等材料创新能力还不强,相关新材料稳定性还需要提升。接下来,港城需加快新材料平台建设,做实新材料产业创新任务,实现石化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良性互动。

做实材料创新 加快下游产业集聚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关键基础材料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时材料更新换代又促进了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随着万物互联、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加速落地,新材料技术正加速向科技化方向发展。

  为了推进材料产业和石化产业融合,我市成立了新材料产业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并制定了市级产业政策,对于碳纤维等产业链建设、产品销售、科技研发等予以支持。目前,我市已经建成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公共服务平台,促成中复神鹰与上海大学、省产研院开展项目联合攻关,中复神鹰获省成果转化项目资金支持,连续三年获得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贴。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中复神鹰2万吨碳纤维项目,以及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试验线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扩大产能,壮大产业规模,并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招引,扩大国产碳纤维在风电、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市还将积极推进东海硅材料产业和开发区其他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发展,做大做强港城新材料产业。

加快绿色制造 打造自主可控材料产业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上周正式启动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碳交易规模。截至7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39.68万吨,累计成交额2.26亿元。

  这为港城发展新材料产业奠定市场机遇。目前,我市拥有国内碳纤维生产龙头企业中复神鹰,上游丙烯腈原材料主要来自斯尔邦石化,下游应用企业主要有中复连众、中复碳芯、神鹰复材、神鹰碳纤维自行车等。接下来,我市要继续努力探索推进新材料生产的绿色化,积极引导港城新材料企业进入节能、减排、脱碳等绿色应用领域,通过新材料发展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我市新材料的绿色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专家认为,关键点在绿色化工产业领域。化工是材料重要的支撑产业。上海化学工业区宣布其在努力打造“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水平”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基地的同时,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牵头谋划建设“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INNOGREEN)”,紧紧围绕化工新材料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与核心技术的研发试验、成果转化及应用创新,致力促进这一领域的创新要素集聚、资源配置优化、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推动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联动发展,目标建成化工新材料的产业集聚区和创新策源地。(□ 周莹 连科)


总值班: 吴弋 刘昆     编辑: 马静静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