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加快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 夯实发展基础

—— 奋战四季度夺取“双胜利”系列观察(二)

【连网】  秋日,漫步港城沿海地区,一座座工厂内机器轰鸣,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沿灌河而行,船舶川流不息,新崛起的食品、纺织等轻工产业正在崛起。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一个个国字号的产业板块加速发展,港城发展的未来正在勾勒。工业是港城决战决胜“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的根本,也是连云港实现崛起的最重要产业,更是连云港经济实力总体提升的第一依靠。面对今年的发展任务,面对“十三五”收官的重任,连云港紧抓“工业立市”这一根本,实现区域经济跨越迈步。

工业是港城发展的重中之重

连云港拥有江苏独特的山海资源,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连云港是江苏重要的农业大市,也是苏北粮仓,具有渔港、山林、平原、丘陵等多种生态资源,是发展农业的重要区域之一;连云港拥有港口等资源,是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发展物流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这样的连云港为何还要坚持“工业立市”这一战略呢?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看到,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盘点国内城市恢复能力时,我们会发现,制造业发达的城市要快于一般的城市。杭州市政府借助城市大脑大数据分析系统发现,复工复产指令发出后,外地人杭州健康码的申请量剧增。这些外地人大多数都是在杭州企业内积聚的。这样的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地经济的活跃度,也显示了产业对于聚集人才、资金和发展要素的重要性。在连云港同样是这样,拥有扎实工业基础的市开发区、徐圩新区、高新区三大产业板块同样是我市经济体量大、人才集聚度高、资金流动性强的区域。

一些人说,今天新经济快速发展,信息等产业快速崛起,我们能不能跨越工业化或者去工业化呢?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表示,今天,我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地方没有自己强大的制造业,不能用先进制造业武装各个产业,提升他们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很难自处的。因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提供的技术装备的性能和水平。

回顾连云港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多个国家重点产业项目在连云港布局,连云港经济排名长期位居江苏中位,这也为连云港承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连云港将工业作为全市发展的第一产业。以今年连云港港区的双菱风电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设,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利税超3亿元。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一般的产业项目难以匹敌的。因此,坚定不移的发展工业经济依旧应该是连云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市高新区内的716研究所采访时,在现场展示平台,笔者看到了有一层楼高的大型造船多分段全自主焊接双臂机器人。这样的一个“大家伙”是如何做船舶分段焊接“绣花活”的呢?原来在工作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借助算法工具为“机器人焊工”下达焊接指令后,这个“大家伙”就用“眼睛”自动读取所要焊接的钢板各个焊点,进行焊接操作。当上一个焊点焊接完成后,这个“机器人焊工”还可以借助焊缝跟踪技术确保下一个焊点同上一个焊点精准“接口”。这样的机器人不仅可以运用在造船上,还可以运用在钢板制造、汽车制造、大型设备制造甚至风电装备制造方面。

今天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我国很多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但目前港城仍有一些企业对于实施智能制造存有疑惑。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技术信息和企业需求的不对称。港城智能制造方案提供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本地企业技术不错,也可以适应很多行业需求,但是因为投资大,很多企业存有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更多企业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对于提升企业效率和降低企业损耗的意义,让港城制造‘智慧’起来。”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样的变化,通过智能制造或者创新投入,带动企业实现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35%以上的高增长,预计前三季度有望增速达到40%。高额的增长带动了创新创造产业规模扩容。以我市为例,今年我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2.8%,占比排名全省第二。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我市经济专家建议,应加快新的三大行动计划培育,做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扶持成长型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壮大发展规模和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行业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品高端化、生产专业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规模实力、需求响应力和市场竞争力。围绕产业链条延伸和重点培育方向,大力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增长计划,优选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贷、电力、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建立以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链为纽带的战略联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相互协作、关联配套的良性发展格局。

做强园区经济,做大工业规模

园区被认为是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以产城融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开发区、徐圩新区、市高新区已经成为港城工业经济较集中的区域。然而专家认为,目前我市的园区经济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同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

提升产业园区的管理与服务。我市经济专家建议,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空间载体,需紧紧抓住江苏自贸区建设的契机,推进管理、制度与服务创新,严格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对全球高端和创新性生产要素的吸引和集聚。鼓励集群内企业互动交流。虽然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企业的空间集聚,但企业之间的交流却并不多,应鼓励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共生,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此外,加强园区共建力度。共建产业园区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载体,探索合理高效的共建模式,有利于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打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生产要素跨行政区配置和形成统一市场。(□ 周莹 连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