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以创新推进企业做大做强—— 港城企业梯队建设思考(二)

【连网】  眼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创新作为城市企业梯队建设的核心要务。当前,全球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市场乏力,连云港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用创新着力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做大城市科技中小企业规模

据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达到1005家,提前完成《连云港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家”目标任务。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张健表示,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重要途径。

所谓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为了帮助港城更多企业跻身科技型中小企业,我市实施普惠性扶持政策,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会同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普惠性扶持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

“港城中小科技型企业多,我们就通过科技副总、科技项目等方式不断帮助这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与区域创新处处长周梦玲介绍,以海州区为例,近年来,海州区以“校地联动、合创共赢”为宗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研发为抓手,以人才引进和产学研合作为核心,不断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合作,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使政产学研合作迈上新高度。截至目前,为科技型企业引进专(兼)职科技副总总数达160名,“科技副总”科技型企业覆盖率达100%,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87名,34名高层次人才入选省“双创计划”,“海州智库”专家增至840名。

激活政产学研金多方力量

近日,市开发区对园区内规模以上零研发费用企业进行数据摸底和现场调研发现,园区有一批企业并不是没有创新需要,而是缺乏创新的平台和资源。为此,市开发区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对园区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市情报所副所长黄赟春介绍:“我们通过分析企业产品和工艺、生产经营、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申报授权等情况,针对各家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向企业讲解了研发费用税收奖补等相关政策,帮助了企业解决问题。”

当前,港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创新正在成为推动港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创新,一些中小企业依旧存在顾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通过政产学研金多方合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我买厂房可以在资金紧张的时候抵押给银行,我做创新总不能将科技成果抵押给银行吧。”此前,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说。现在这样的顾虑正在被打消。近日,灌南县就依据《灌南县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灌政发2019[24]号文)对2019年度获批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省科技副总以及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进行了奖励兑现,共发放科技政策奖补资金283万元。在做好政府资金扶持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地调动金融机构主动性,帮助中小企业做创新。今年以来,我市以“苏科贷”业务为抓手,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我市帮助25家企业获得“苏科贷”科技贷款7530万元(不含三县一区)。预计能完成全年2.4亿元工作目标。连云港佑源医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斌介绍,“苏科贷”项目,他们已经用了好几年了。这笔资金有力地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步伐。在“苏科贷”的帮助下,他们研发的减压沸腾清洗机,现在已经批量生产,并在各大医院投入使用。

在多方政策共同发力下,港城一批企业开始以创新引领发展。连云港高品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引导和扶持,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进博士人才,先后发明5个专利产品,并成功入选国家科技中小企业库。睿晶石英制品经过五年的不断产品研发,现拥有10件专利,年产各种规格石英玻璃管及其他石英玻璃产品1500吨,已经成为目前国内石英玻璃生产企业中产量大、品种多、检测手段较为完备的企业,产品销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及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去年,高新技术产品销售达到1680万元,成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做大平台 打造孵化热土

如今,我市正在集聚一批省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的驻连机构。作为在我市落地的研发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从落地开始就着力推进同本地企业合作。今年该院与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云”)就双方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互相融合,共同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南理工连云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与紫光云共同推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工业物联网平台应用,帮助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绿色化改造升级,开展企业上云与两化融合服务,开展企业服务化改造升级、新型消费示范产品开发,为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业互联网’等示范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平台是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为了推动更多的企业以创新驱动发展,在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建设了科技平台和孵化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紫菜是赣榆的重要产业,今年赣榆海洋开发区成功引进南开大学李树杰教授团队,双方合作共建海洋大健康产业研发平台。赣榆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紫菜加工是赣榆传统产业,希望通过引进新的团队,提升赣榆紫菜的加工水平。未来,我们将依托赣榆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围绕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打造苏北鲁南地区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张健表示,当前,我市正在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创新走向可持续发展新路。在这个过程中,我市将继续发挥政产学研金的作用,让好企业从大平台中尽快成长起来。(□ 周莹 连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