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如何打造“名满天下”的历史文化街区

【连网】在中国,似乎每一个城市中心都有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见证岁月的繁华和苍凉,成为这个城市文化的记忆载体、这片地域人民的乡愁根脉。

南京夫子庙,镇江西津渡,无锡南长街,苏州平江路……这些历史文化街区都将一个城市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生活状态浓缩于一条街巷,是城市生活的博物馆,也是成熟的景区,有的已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早已名满天下。

日前,记者就实地探访了扬州东关街、常州青果巷这两处“网红”历史文化街区,为我市相关工作的开展寻求可资借鉴和思考之处。

微信截图_20200824094601

历史古街保护与开发的典范

“每一条名街都是美的浓缩、诗的化身,是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智慧的结晶。每一条名街都有着闪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和自身的特色,都是各级政府和当地民众积极保护的结果。”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经如是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积淀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到了晚上,流光溢彩的灯光渲染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筑布局,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的到访游玩、乘凉、购物。

值得一提的是,东关街一处走廊下,是用玻璃罩罩住的地下部分,低头便可看到历朝历代留下的城建遗址,给人以抚今追昔之感。据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无疑,这种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为扬州的文化形象输出提供了范本。

常州青果巷街区虽然不如东关街那般热火,但新晋开发的姿态,已经显现出这条古街未来的发展活力和文化魅力———记者在现场看到,街巷内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为主,分布有名人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林泉轩榭、古井码头、戏楼剧场、学堂校舍,是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石”,呈现“河襟南北、街贯西东”的街巷形制和“古巷通幽、人家枕河”的江南神韵。青果巷还是常州文脉之地,文风兴起唐代,簪缨世家聚居,书香盈巷,墨迹飘河,先后走出了近百名科举才俊和一大批近现代名人,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教育、实业、科学等众多领域,被赞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街区有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原住民居住,带去了不少原生的烟火气息和市井活力。实际上,这正暗合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观点。比如东南大学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新建就曾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不建议迁出所有原住民,或原住民比例不能太低,应该保持原住民生活秩序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实现活态保护,延续街区生命力,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这样的历史街区才够鲜活。

“组团思路”构筑古街发展的“集聚效应”

这是一个呼唤文化的时代,要延续城市发展文脉,改变“千城一面”的状况,就要努力让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原来的空间尺度、原来的历史风貌、地域肌理、文化传统,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各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奠定基础。而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将周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组团”发展地域型、近邻型特色街区。扬州东关街和常州青果巷都在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分别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比如和东关街紧紧相连的是东圈门的古街区。两条街现已结合起来共同规划、整治、开发,这里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等,形成了“集聚效应”。

而当前,青果巷之所以被不少人诟病人气不旺,主要原因在于整体修缮与开发尚未结束。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区域内景点还在被施工围挡挡住。据青果巷现场工程负责人介绍,为最大程度保持青果巷的原真性和信息的延续性,修缮工作按33个组团推进,如今已经完成了20多个组团的推进工作,包括戏楼南侧、史良故居、贞和堂、筠星堂、周有光图书馆等,渐趋形成连片区域,强化了传统文化特质,实现了引流作用,带动了街区人气。“组团式开发策略有其合理性,是旧城改造和新城发展的需要;发展地域型、近邻型,能够满足区域内居民消费需求的特色街区,是构筑城市文化名片的绝佳思路。”业内人士称。

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城市,或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广域型或超广域型的特色街区。我市地方文化研究者周海华认为,连云港目前在东西三个城区,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街区,比如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连云港老街等。所以,在特色街区建设上,首先立足于各自历史文化特点和产业特色,着力培养具有历史情感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形成“组团思路”。周海华建议,在“一体两翼”城市发展轴线上,沿“一体”轴线打造“城市文化轴”:海州古城—民主路老街—连云港老街,塑造完整的连云港城市意向空间,再沿着这条历史文化轴线,科学规划城区间的特色街区业态布局。

微信截图_20200824094537

要充分考虑业态引入的合理性

历史文化街区的复杂性和时代性,决定其不能脱离自身特征和地域环境而独立存在。只有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点为出发点,明确历史文化街区在所处城市环境中的价值地位和特色,将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特色、传统文脉与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才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强劲活力。

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扬州东关街和常州青果巷都做到了“兼顾后续使用”,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业态引入的合理性。比如,记者在东关街现场看到,这里汇集了扬州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几十家商业老字号;同时也有诸如特色文创店、动漫手办店、电玩体验店等用以吸引青年人群的现代特色商家,不过店面装修布局皆与街区的整体风貌、风格相协调,看不出多少历史违和感。

而为了整合更广泛、更专业的研究力量挖掘青果巷文化内涵,充实街区文化展示内容,2016年,青果巷历史文化研究院成立。研究院成立后首先制订了3年发展规划,明确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包括编撰青果文丛、文物资料征集、开展青果巷口述史、古建名宅调研、举办青果文笔会等文化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助力街区打造“1+7+N”街区博物馆群落。同时青果巷也将侧重本土化、原创性与特色化,街区将试水文创、零售、民宿、轻餐等业态布局,让市民游客有更多可体验、可互动的项目。

“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一定要考虑街区的长远发展和城市的总体协调。要以历史文化保护为引领,针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制定街区规划,体现地方特色。”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陈朋光曾来连视察我市的历史街区保护修缮工作,他指出,历史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是特色,要在不冲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合理确定旅游产业目标。实际上,在此理念指导下,我市也开展了不少有益尝试,比如海州二营巷特色街区项目,就是以建筑、景观、文化的提升,形成文化主题和商业街区的结合,建设成为集特色餐饮、文化展示、购物消费、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街区,体现文化与商业、历史和现代、功能多样和视觉美化、人与环境的和谐,正成为一张新的历史文化名片。

图为扬州东关街和常州青果巷相关业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