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文化遗产或可借交通盘活 —— 我市交通与文化互动发展探究(三)

微信截图_20200709094937

连云港新机场工地发掘一批晚唐五代古墓葬。

微信截图_20200709094916

我市一些交通运输文化遗产

【连网】  (□  张晨晨  文/图)交通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文物保护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众所周知,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就要有诸多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需要保护。因此,规划好城市发展的未来、建设好现代新城、展现好古代文明,是当前城市发展所面对的共同课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解决好交通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 交通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由来已久

“近年来,我市基础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和地下文物保护的矛盾时有发生。这批文物差点就因为机场建设造成破坏。”市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日前,为配合连云港新机场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博物馆对位于灌云县小伊乡罗祖庙庄东南方的建设范围内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晚唐五代时期墓葬15座,出土了25件典型的晚唐五代陶瓷器,对研究灌云地区唐宋时期历史文化、墓葬形制及丧葬礼俗增添了新材料。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成为一种必然策略。但正如上述案例所反映的那样——交通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天然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此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近30年来全国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而交通建设恰恰属于其中比较普遍的原因。

近些年来,不少城市为了经济发展、城市开发,大兴土木,搞公共交通建设,无形间对文化遗产造成了威胁甚至破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人文思想的缺失,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于文物保护法律不完善等。好在,日前,我市审议通过《连云港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办法》的出台,将规范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地下文物保护利用中的行为和程序,有效缓解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 文化遗产或可借交通盘活

2014年,2500岁的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申遗名单中,江苏段遗产最多,共有28处被收入名录。值得一提的是,大运河流经江苏8个城市,而徐州、镇江却没有遗产点入选申遗名单。据悉,并非这两座城市没有遗产点,而是保护不力,造成了文物古迹被破坏,提前淘汰出局。不过,近几年来,这两市开始吸取教训,比如大运河徐州段沿线各地高度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擦亮 “运河名片”,致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样板区和示范段,一处处运河文化遗产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生活。

就像“大运河遗产”那样,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的价值几何?其实,除了留下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文化遗产还闪现着灵动的艺术之美,更蕴含着浓浓的产业商机。

“虽然一直以来,交通建设与文物保护有着天然的矛盾。但辩证地看,文物保护与交通建设互有利弊。而从利处思考,就会发现,文化遗址的盘活也往往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市文旅系统相关人士说。

■ 交通运输文化遗产也需重点保护

“其实,在谈及交通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的同时,我们还容易忽略一点,就是交通运输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市文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领域,它对落实中央有关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利用,对助力当代交通强国建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文化遗产体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连云港也有诸多此类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与开发。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连云港的海运历史悠久,同时又位于淮沂沭泗水系下游,水网密布,河流沟渠四通八达,历来便有“洪水走廊”之称。所以留下诸多水运方面的交通遗产。比如古道、桥梁、关隘等。有人会发现,在我市许多地名中经常会出现“桥”字,如赣榆的石桥、坡石桥,东海的高桥,海州的市桥等。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清代海州古桥即有28座。清《光绪赣榆县志》记载的古桥更是有46座之多。然而,这些桥大多因战争、自然灾害、城市变迁等因素,有的被破坏,有的则闲置,还有的仍在“发光发热”。

“其实,无论是否还在继续发挥交通运输作用,我们都该强化对这类交通运输遗产的调查、研究、认定、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十分珍贵的独特遗产有助于记录好、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的本土特色文化。”市申名办相关人士介绍。比如徐州在此方面的做法就值得我市学习。作为京杭大运河南下流程中自鲁入苏的第一站,徐州留下了大运河水道和水利、航运工程设施遗产、大运河聚落遗产、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遗产、大运河相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等诸多遗产。虽然因部分原因没有遗产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他们吸取教训,积极作为,从保护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发展旅游,到配置调度水资源发展航运,再到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正在推动整个城市高质量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交通运输领域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市交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市应坚持切实做好历代交通运输文化遗产的调查、梳理、认定、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在摸清交通运输遗产家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市交通运输文化遗产体系,展现我市独到的交通文化历史成就和智慧,为本地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切题思路和开发手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