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网】(周莹 王雅萱 文/图)清晨5时,海宁大道上的王琳早餐店便开门了。21岁的王琳从母亲手中接过早餐店的生意已经两年了。受疫情影响,王琳的早餐店停了两个月。经过两个多月的蛰伏,6月第一天,王琳店铺有了将近5000元的营业收入。这样的销售情况,让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百姓,是城市最具有活力的产业形态,也是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更是连云港打造海港中心城市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城市,首先需要依托强大的消费产业作为支撑。北上广深不仅有强大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其有强大的消费力。作为苏北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连云港要想成为区域性国际性城市,必须建立强大的消费市场。
港城的商业家底如何
你知道连云港有多少品牌店铺吗?你知道入驻品牌数量吗?你知道连云港商圈实力吗?第一财经发布的连云港城市整体研判报告,清楚地亮出了连云港本地的商业数据排名情况。数据显示,连云港商业资源集聚度11个指标中,排名最好指标为超市数量,全国排名61位。排名最差的指标为商圈日均客流总量,300多个城市排名149位。
品牌青睐度被认为是城市消费力最核心要素。连云港的表现如何呢?数据显示,连云港与品牌相关的3个指标表现一般,都低于城市平均数值。品牌门店量少、入驻品牌少和品牌门店增速慢是最核心的因素。根据分析显示:连云港商业综合体的客流年龄层次为20岁到40岁的女性。陇海商圈、高新区商圈、南部商圈客单价较高,中部商圈和西部商圈客单价较低。陇海商圈外来客流较多,东部商圈本地消费较高。服装类品牌店集中在中央商场和苏宁,餐饮类的品牌店集中在万达、吾悦,利群则偏向家庭消费。
客流是港城商业最大的短板。商圈日均客流不足,体现了连云港商圈实力不强,整体消费能力不足。那么,正常情况下,连云港商业综合体的日均客流量大约是多少呢?以去年“十一”黄金周为例,港城大多数的商业综合体报出的客流量多在上万人,其中14时到16时是港城节假日客流高峰。正常情况下,双休日10时到18时客流量比平常高50%,黄金周10时到18时则比平时高一倍。夏季客流比冬季客流高,雨天客流比非雨天少。需要注意商圈客流区别于有效客流,因为商圈中只有购物、逛街和餐饮消费的顾客才能成为商业综合体的有效客流。除了苏宁,港城商圈等同商场客流,因为其他地方商业配套设施不全,难以构建商圈概念,因此在这些地方,商圈同商场客流高度重合。万达、吾悦、利群的晚间销售基本上占全天销售的二分之一。
商业的便利度是评价一个城市消费能力最重要的数据。根据分析,连云港本地的超市数量全国排名61位,服装店数量68位,餐饮门店数量87位,便利店数量91位。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连云港消费还是以生活消费为主,超市和服装店排名靠前表明连云港是典型的需求性城市。便利店数量稍稍靠后,说明城市夜生活平淡,习惯夜生活的人偏少。
激活消费需求
夜间消费被认为是城市消费的主流。数据显示,夏季和夜晚是城市消费的高峰。连云港夜间的表现如何?根据大数据,连云港夜间出行的活跃度位列靠后,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排名第288位。连云港酒吧排名全国154位,城市交通夜间活跃度也不理想,仅排到107位。
是什么影响了城市夜间消费呢?王悦的故事好像能说明这点。王悦家在高新区,她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电瓶车。“晚上公交班车不足,对于我们这种电瓶车一族来说,出行还是受影响的。平日里骑骑车还行,太热和太冷就不太愿意出门了。”
这一连串数据显示,连云港要提升城市消费力关键是激活夜经济。夜间交通的畅行,自然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连云港这样狭长型城市来说,主城区到各县区的距离都不近,坐公交车1个小时的路程是常态,更加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夜间交通设施。当然,连云港发展夜经济也有先天优势,城市的NASA夜间灯光强度全国排到67位。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速推进,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蓄力打造“夜经济”,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再度活跃,为城市增添活力。2019年,城市夜经济已经开始被很多城市关注。港城夜经济的发展,也得加把劲了。
品牌经济也是连云港消费短板。在采访中,港城多家商业综合体负责人表示,他们曾经也想引进一些轻奢品牌,但是市场一直难以做起来,所以效果不太好。主要是城市消费力还不够。“连云港很难找到一些轻奢品牌。”市开发区一家医药企业的董事直言,“连云港可以消费的商业综合体内几乎难见轻奢品牌,很多在大城市的平价品牌被请进了高大上的商业综合体内,一些小奢品品牌几乎在连云港难得一见。商家对品牌布局有偏差,这就造成了港城客流外泄,很多顾客选择到周边城市消费。”
城市要好“玩”
晚上8时,在墟沟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李玲刚刚回到市区的家。她先到一家健身房健身1个小时。随后,她的一天安排就此结束。“半年前,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健身过后会选择去24小时书店看一会书再回家。”说这话的时候,李玲已经接到了公司的新计划安排,“根据公司计划,我下个月将重新回到上海,业余生活又将精彩起来。”
一个城市的消费力不仅需要人们走出去消费,更需要有可以“玩”的东西。以餐饮为例,连云港本土餐饮成活率不是很高,因为港城餐饮行业的多样性较弱,经常会出现“李逵遇到李鬼”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的运动场馆、博物馆、咖啡馆、书店、电影院、演出场所的家底有点薄,也需要补课。
正如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所说:“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消费经济的背后是对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因地制宜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消费经济形态,将文化与消费完美交融,培育新的增长点,也不失为撬动城市消费需求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