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如何建好服务百姓的“文化阵地”

【连网】 □ 张晨晨 王婧 海州区东苑社区居民、62岁的杜大爷,退休以后,就成了社区图书馆的常客。“我平时喜欢到图书馆翻阅一些养生类的图书。”他介绍道,“自从我们社区专门开辟了独立的文化活动场所,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就丰富了起来。因为能提供场地排练,我们还成立了舞蹈队、太极队、溜溜球队,刮风下雨都有地方去了!”

如杜大爷所言,东苑社区是我市正式挂牌的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这里,不仅有图书馆、健康小屋,还有舞蹈室、乒乓球室、健身房、老年活动室,满足了不同居民的文化需求。

那么,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什么呢?据了解,这是由政府主导的,作为当地主要文化资源供给主体,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为目的,提供全方位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基层性综合性文化阵地或组织。

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的重要抓手,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文化惠民的工程。那么,我市在此方面做得如何呢? 

TIM截图20171220104738

■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日前,笔者来到了新东街道苍梧社区、东苑社区、文昌社区,开发区韩李村,连云区南巷社区等,这些地方均在大力建设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笔者发现,这些地方均有各自的文化特色,苍梧社区出版了自己的杂志和报纸,文化活动多且精彩;文昌社区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电脑一应俱全,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东苑社区文体活动室宽敞明亮,室内健身设施齐全。

“市民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大家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市全面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文化的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在此期间,我市也顺势加快了建设步伐。

公开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市已完成343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文化厅检查验收。今年年初,市政府组织召开了相关建设推进会,明确要求“十三五”时期按照每年20%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169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队伍。

据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在全市基层加快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来,全市基层市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譬如2016年以来,板浦镇紧密结合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建成了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镇街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该中心免费开放活动项目11个,建有镜花缘欢乐大舞台、报刊阅览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室等,受到当地居民极大欢迎。2017年,该镇还建设了区图书馆板浦分馆,馆内藏书达万册,书籍种类齐全,图书室实行微机化管理。按照“八个一”标准,在活动室打造和活动开展方面下功夫,推进5家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均已达到省级标准要求。

■ 软硬件建设当齐头并进

在我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设施虽然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市在此方面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在刚刚结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市文广新局局长田明说。

“目前全市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中,部分文化设施面积不达标、设备老旧、运转经费配备不到位。当然,个别县在文化部、省文化厅督促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运行的效果改观较明显。”田明指出,不过,这些设施仍然存在不少“空置”问题,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文体活动不丰富,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满意度不高。他分析道:加强基层专业文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以前,乡镇文化站之所以对农民吸引力不大,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专职人才和专业文化资源,硬件上去了,软件没跟上。”田明说,目前,部分县区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配备还没完全到位。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源和力量,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变得活力十足,越来越受农民欢迎。譬如,灌南县硕项村,就根据社区群众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文化教育程度低的实际情况,拿出5万元,聘请专业教师开展了广场舞、健身操、秧歌舞推广培训等,基本实现了家家有参与、户户都活动的目标。

除此之外,每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都应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文艺俱乐部,组建演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健身团队等文体活动团队,培养社区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活动品牌的骨干力量。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若是能将本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挖掘,更不失为一种“推动地区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良策。

譬如,近年来,板浦镇着力打造镜花缘文化活动品牌,先后建设了镜花缘市民文化广场、镜花缘欢乐大舞台,镇文化站也先后成立了镜花缘书画中心团队、镜花缘欢乐舞蹈队等7支业余文艺团队。他们利用李汝珍纪念馆这块文化阵地,先后创立了两个海州五大宫调传承基地,组建20多人的五大宫调演唱团,坚持正常活动,邀请市、区专家来镇指导或团体交流等,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千年古镇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 组合联动和机制完善不可少

“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是一家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联动协调与合作才是根本之道。”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不过,由于条线管理的格局,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着多头建设、政出多门的问题,文化、组织、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都在基层建设了一些设施和场所,但因为资源缺乏统筹和整合,组合拳整体效应的发挥还不强。”

纵观全国各地有关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也不乏成功案例。譬如,成都创造性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超市”,这是成都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亮点。他们集合全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院团和各类社会文化组织的文化资源,以“超市化”供应、“菜单式”服务的方式,在政府、社会力量、群众三者之间搭建起高效、便捷、规范的采购服务平台,畅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双方信息沟通渠道。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意识到,基层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享有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必须问问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我市还亟待建立和完善以群众评价为重要指标的评价机制。“我们计划通过传统调查与新型媒体调研结合,如广泛运用座谈会议、调查问卷与微博、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需求、评价和建议,以利于更精准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还将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权威、公正的评估,避免公共文化服务和政策出台的“自娱自乐”,起到监督提升的重要作用。

若要调动各个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参与积极性,还需要加大协调重大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考核。譬如,近年来,市文化馆迅速转变传统文化馆陈旧自封的工作观念,对照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进标杆,不断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找差距、想办法,将馆员服务效能与个人目标责任制相结合,将单位主要业务活动与创作目标在年初绩效目标制定时进行科学分摊,明确各个项目的主要责任人与团队,充分调动了业务人员特别是青年业务骨干的工作积极性,在基层文化服务过程中,发挥了鼎力作用。

图为全市各地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