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8000里路云和月 连霍同行情意长——“十四五”港城援疆工作综述


(□ 周莹 张龙文)初冬时节,万里海疆之东华叶纷飞,巍峨天山之麓晴雪初霁。

从连云港到霍尔果斯,8000多里的距离,因援疆这项伟大的事业,而变得近在咫尺。

“十四五”以来,港城援疆前方工作组深入一线接续奋斗,与来自港城的医生、教师等专家人才一道,共同肩负起援疆工作的使命与荣光,奔跑在对口支援、东西协作的伟大征程中。

“海港”到“陆海”

打造物流同行者

到过霍尔果斯的人,大多数对那里繁忙的口岸印象深刻。

苍茫天山下、高耸国门旁,是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群。

这座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城,虽然没有海,但是却在8000里外有着一座海港———连云港港。

习近平总书记“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让连云港与霍尔果斯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十四五”以来,连云港援疆前方工作组立足受援地、联通前后方,着力打造“苏韵伊情·连霍同行”援疆工作品牌,积极服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抓住连霍同为国家智慧口岸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动两市签署共同建设智慧口岸暨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合作协议,当年由连霍两市国有企业合作设立的霍尔果斯电子口岸科技公司挂牌成立,给霍尔果斯智慧口岸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插上了数据的“翅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25年11月,“云港·霍数通”公共服务平台、口岸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公路口岸AR实景地图等阶段性成果发布运行,出口商品车驾驶员备案、合作中心人车管控、边民互市报名签到等一批“小而灵”系统同步开发投用,助力霍尔果斯“陆港”口岸信息化水平和通关效率整体提升。同时,连霍数据走廊顺利建成,全国首个陆海联运全链条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已实现“两国三地”海陆枢纽与境外物流节点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为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建设开创了先行示范的实践案例。

前不久,令人振奋的消息再度传来。在连霍先期合作的基础上,第二届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期间,连云港联合霍尔果斯与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节点城市的代表签署协议,共同构建新亚欧陆海联运全链条信息化平台,为标杆和示范项目打造加“数”提“智”。战略对接、协作共建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合作层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不仅如此,我市援疆前方工作组还安排援疆资金推进都拉塔口岸通关能力提质扩能项目,将“一进一出”两通道拓宽为“四进五出”九通道,同步开展口岸信息化改造,口岸通关效能大幅提升。2024年,都拉塔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6万辆次,货运通关量达6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8.6%、40.3%和52%,今年1至10月分别增长46.2%、58%、32.8%,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培育了新的增长点。11月11日,都拉塔口岸单日出入境车辆达670辆次,创下口岸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标志着口岸货运通关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工作组还主动牵线搭桥,多渠道助推东西部开放平台互促并进,连云港综保区、珲春综保区分别与霍尔果斯综保区签订共建协议,连云港、霍尔果斯、郑州、营口自贸片区于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期间签署中东西部自贸片区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联动共建。

强化产业支撑  实现帮扶精准细致

“项目进展如此顺利,还得感谢霍尔果斯市委、市政府和连云港援疆工作组的支持和帮助!”在霍尔果斯南部产业园区金属纳米粉体材料生产基地,国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泽澄激动地说。

自第十一批江苏援伊干部人才入疆以来,连云港援疆工作组立足霍尔果斯区位、政策、开放等优势条件,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当好企业贴心“服务员”,用服务“诚心”换企业落户发展“信心”,加大产业援疆力度。2023年以来,我市援疆前方工作组直接招引纳米金属材料、朗丽兹酒店、约翰达酒店等9个项目落地。

在强化“港港”联合的同时,我市援疆前方工作组还指导制定霍尔果斯招商推介会项目实施方案,积极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一带一路”智慧农业大会等展会,助力霍尔果斯产业精准招商。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市援疆前方工作组支持引导霍尔果斯市相关部门开展小分队招商超过60批次,签约落地汽车零配件集散中心、中草药萃取加工、钢制门窗生产等一批项目。

港城援疆前方工作组不仅重视二产、三产项目的引进,还因地制宜帮助当地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初冬的霍尔果斯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大棚里,一排排番茄秧苗整齐排列,叶面鲜绿,垂吊的藤蔓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番茄,有嫣红的、嫩绿的,个个晶莹剔透,饱满多汁,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

霍尔果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番茄采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运用双层高分子功能膜覆盖系统、多层次管道加热系统、智能精准控制系统、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等技术体系,产出的鲜食类番茄沙瓤多汁、糖度适宜,其中,霍尔果斯番茄、霍尔果斯樱桃番茄已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霍尔果斯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伟说:“霍尔果斯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连云港产业援疆的一个标杆项目,2020年5月开始建设,在1.035亿元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建成了400亩的双层充气膜半封闭智能温室,配备了无土栽培和智能环控等前沿技术,实现了产量和产值的双突破,每亩番茄产量25吨到40吨,亩产值约40万元,一年能生产近7000吨番茄,年产值达9000万元。目前,我们的番茄75%销往新疆本地,25%发往北上广深这些城市。”

在援疆资金支持下,霍尔果斯市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顺利建成,已跻身伊犁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霍尔果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示范。

与此同时,我市援疆前方工作组还积极为当地开拓港城市场。在连云港市支持伊犁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1家、铺设联营店面10余家,“十四五”以来,累计销售农产品5000余吨,销售金额4000余万元,丰富了港城“菜篮子”,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帮扶解民忧  释放“援”动力

今年9月,港城援疆专家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成功救治一名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不仅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更填补了当地危重病例救治的医疗技术空白。

这是港城援疆“组团式”帮扶的一个缩影。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四五”以来,港城援疆工作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援建公共文化设施、医院、中小学……把资源投向基层,引进医疗、教育人才,切实改善当地群众生活。

“十四五”期间,我市柔性援派连云港三甲医院65名医疗专家,实现霍尔果斯州级科研立项“零”的突破,填补霍尔果斯医疗领域100余项技术空白。累计完成接诊5万人次,实施各级手术360余台次,包括首次开展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胃肠道手术等三四级手术100余例,显著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及异位妊娠破裂等危急重症患者300余例。

帮助当地医院新设立了疼痛科、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民族医学科及体外碎石科。通过“师带徒”,培养专技人才60余人次,通过进修、短期跟岗培训,培养30人次专技和管理人才。援疆医生还定期深入村镇、社区、街道、合作中心、边防连等开展义诊巡诊百余次,受益群众达上万人次。

2024年,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推动医疗援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组团式”帮扶同样点亮教育事业。“十四五”以来,援霍教师累计人数达3批54人,累计听课指导2800余节,赴连云港开展跟班学习、专题培训等活动12场次370人次。2023年以来,援疆教师累计指导师生获得自治区竞赛奖项7人、获地州市级竞赛奖项13人。在援疆教师倾力参与下,霍尔果斯苏港高中2024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提高11个百分点。安排援疆资金604万元用于都拉塔口岸幼儿园项目建设,实现了口岸幼儿园从无到有的跨越。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安排援疆项目推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伊犁)公共服务平台暨版权交易中心、跨境旅游一站式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增强当地文旅竞争力。推动霍尔果斯市文旅集团排演大型歌舞剧《丝路乐舞》,开展演出近百场次,努力打造促进民族融合的文化盛宴。打造主题歌曲《连霍长歌》,进一步唱响连霍同行、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好声音。

山海虽远,连霍情长。

在港城援疆前方工作组帮扶下,连霍两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机制成效显著。一组数据见证对口支援成果:

“十四五”期间,港城援疆工作组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23个,安排使用援疆资金32272万元,占比92.4%;基层项目27个,安排使用援疆资金34695万元,占比98.7%。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即将开启。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责任在肩。”连云港援疆前方工作组负责人表示,工作组将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以奋力书写好“新时代的西游记”的斗志,全力推动连霍协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