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潮涌黄海千帆竞 开放港城势如虹—— “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市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 张明兴 梁栋 刘莹)潮涌黄海,开放港城。

在“十四五”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中,连云港市商务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对连云港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奋力推动全市商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招商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更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4100余个,计划总投资超1.4万亿元;新开工项目2800余个,计划总投资8800余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春节后高规格召开招商引资大会,彰显了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的坚定决心。

招商导向更加鲜明。聚焦石化、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接续实施“432”“十百千”招商引资计划,虹景EVA新材料、中复神鹰碳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

招商体系更加健全。探索构建“172+N”立体化招商网络体系,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等重点区域布局7大招商中心,累计招引项目132个,计划总投资660亿元。设立招商事业部,选聘招商代表、招商专员,加强与专业机构、科研机构、咨询机构、商会协会等合作,招商业态日益丰富。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业态同步升级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全市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多措并举稳住基本盘。帮助盛虹炼化顺利获批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格和燃料油进口资质,成为外贸增长重要支撑。积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出台稳外贸稳就业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开展外贸企业走访调研,协调解决企业难题超150个。连云港九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江苏女子民族乐团《乐见风华》民族音乐会分别入选2025—2026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苏北地区唯一有项目入选城市。

新兴动能加速成长。民营企业贡献超60%出口额,结构持续优化。顺利争取生物航油“白名单”出口在我市先行先试,目前已出口生物航油近20万吨,货值26亿元。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制定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培育东海水晶、穿戴甲等跨境电商产业带,建成全国首个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监管仓,“十四五”以来,跨境电商纳统交易额年均增长61.8%。

提升开放水平双向投资协同并进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双向投资协同并进,开放水平稳步提高。

外资量稳质升。密切对接日本、美国、法国、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务实开展跨国公司双向交流活动,中韩科锐新材料、华电LNG等一批外资企业扎根港城。全市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分别从2021年的11.5%、11.6%提升至2024年的58.3%、54.9%。丰益表面活性材料公司获评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豪森药业、暨明医药2家外企被认定为省符合进口税收政策的外资研发中心,实现我市零的突破。

“走出去”稳扎稳打。依托“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太平洋石英、日出东方、华乐合金、港口集团等企业对外投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项目一期先导区启用,欧亚供应链基地、恒泰海外仓项目等运行良好。

筑牢平台载体开发园区能级跃升

开发园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2024年,全市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5235.86亿元,同比增长7.54%;完成进出口总额190.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

园区集群成势。全市形成“2家国家级+10家省级开发区”梯次发展格局,灌云海洋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实现沿海县区全覆盖。创建“7大招商中心+12家开发区”联动机制,全市94%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在省级以上开发区。

特色示范引领。上合物流园成为全市首个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新增省级特色创新产业园区4个,新医药产业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市开发区“立即解决、问题清零”机制,“探索设立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中心”做法获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提升口岸功能智慧便利双轮驱动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

“十四五”以来,连云港口岸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徐圩港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水运口岸新增开放泊位16个,总数达81个。2024年,水运口岸货物吞吐量3.46亿吨、外贸吞吐量1.78亿吨、集装箱669万标箱,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7.5%、34.2%、39.4%。

智慧口岸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功获批国家智慧口岸建设试点,“E港通”平台加快建设,注册用户超2500家,覆盖90%口岸信息业务。连霍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大通道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重点工程。与柬埔寨缔结友好口岸,连云港港—柬埔寨七星海国际港口直航航线实现通航。

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方案,建设智能化集装箱堆场,货物进场过程从10分钟缩减至30秒;国际船舶进出港实现“九合一申报”,通关时间由24小时压缩至1小时;探索沪连跨港区合作新模式,货物到港后报关装船时限压缩至2小时内,企业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36.7%。

强化制度创新自贸片区能级提升

自贸片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充分彰显。片区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4的实际利用外资、1/6的外贸进出口,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3项,其中62项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国内首推铁水联运一单到底,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获国务院批复,获批建设省级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生物医药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油气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大宗商品贸易额累计超4600亿元。

激发消费潜力商贸流通持续优化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加快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入选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高质量建设便民生活圈近60个,便民商业业态不断丰富,3个街区获批省级夜间经济集聚区。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发展,全市12家企业入选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4家经营主体获批省级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集群)。家得福、康缘医药、天马网络获批2023年全国商贸物流重点联系企业。

着力抓好促消费工作。2023年促消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围绕节假日、苏超赛事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新春消费季网上年货节、“苏新消费夏夜生活”暨连云港网络购物季、跟着“苏超”促消费等系列活动,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规范高效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通过多渠道宣传、“五进”活动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今年以来电动自行车、汽车、家电、家装家居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累计拉动消费超30亿元,累计拉动消费超60亿元,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

数智赋能增效电商产业动能强劲

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动能强劲。全市网络销售额连续六年实现百亿级增长,2024年网络销售额1213亿元,2025年末全市预计完成网络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55%。

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出台推进电商发展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以东海水晶和穿戴甲、赣榆海产品、灌云主题服饰、灌南菌菇、海州日用潮牌等为代表的特色电商发展格局。全市共有电商产业园区30个,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4个。天马集团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直播经济提质增效。连续举办六届518网络购物季,发放线上消费券1000多万元,拉动消费近亿元。以“直播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开展电商培训县区行和电商云课堂,每年培训电商人才达万余人次,培育百万以上粉丝量的网红主播近百人。《天马运动—线上线下数字消费全场景智慧服务平台》获2024年度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应用优秀案例,东海水晶直播基地典型案例入选商务部《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案例集》。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连云港商务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谱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贡献商务力量。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