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莹 杨子 通讯员 连工信)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昨日,笔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港城工业经济顶住外部压力,新型工业化持续走深走实,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连续跨过3个千亿元台阶,为增强港城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提供了坚实支撑。
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十四五”期间,我市石化、新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石化产业迈向万亿级集群,连云港石化基地形成盛虹石化、连云港石化、中化国际三大龙头企业群,构建了以徐圩新区为核心、“1+4”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2024年石化产业产值达2278.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9%。新医药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获批1类新药14个,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创新药销售占比超50%。恒瑞医药、康缘药业等四大药企全部入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我市新材料产业形成化工新材料、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三大优势产业链。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E(乙烯一辛烯共聚物)等重点产品产能全球领先,硅材料产业集群获批省级特色中小企业集群,高性能碳纤维实现T1100级全国首发。
此外,我市还拥有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田湾核电基地,工业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光伏、风电产业链条完整,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高端装备产业形成四大特色板块,碳纤维成套设备、流体装卸设备等产品竞争力强。钢铁产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镔鑫钢铁入选国家5G工厂,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
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市坚持梯度培育、精准服务,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优良产业生态。“十四五”期间,港城30强工业企业占全市规上产值的67%,千亿级企业1家、超200亿元企业5家、百亿级企业11家。4家药企入选省领航企业,数量苏北第一。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8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09家,优质企业“蓄水池”持续扩容。
创新与智改数转力度加大。“十四五”期间,港城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61家,拥有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硅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4个中试平台入选省级培育库。36个产品入选省新技术新产品目录,30个产品获省“三首两新”认定,43个装备入选省首台(套)重大装备,3个产品获省首批次新材料认定,数量居苏北第一。并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累计培育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3家、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46家、智能车间6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星级上云企业570家。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获批国家千兆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悟空智算”建成7249P算力规模,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工业智算节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成长。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