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茜文 刘静)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江苏智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机械臂精准抓取高性能玻璃嵌入窗框,流水线末端,一批标注“内倾平移”的门窗构件正整装待发,即将运往长三角各地住宅项目。
这家集建筑门窗研发、生产、安装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十余年技术攻坚、深度参与国标制定及校企协同创新的实践,成功破解传统门窗行业痛点,为建筑行业注入新活力。
“推拉窗漏风、平开窗碰头,这问题我跑工地时听业主抱怨了十几年。”从事门窗技术研发多年的江苏智维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工坦言。随着改善型住宅需求持续上升,兼具密封性与空间适配性的高性能门窗成为市场“刚需”,但行业长期未能找到两全方案。为攻克这一难题,江苏智维经过十余年研发,最终推出内倾平移窗———通过“推拉+平开”一体化设计,既保留平开窗的高密封性,又彻底解决平开窗占用室内空间、易碰头的问题。
该产品目前为全球领先技术产品,其核心难点在于系统集成的精准把控。多轴联动五金件需顺畅切换内倾、平移两种模式,同时耐受长期使用的磨损;型材结构、胶条材质与五金压力点必须完美契合,任何一环存在短板都会导致密封失效。十余年时间,经过反复打磨,该产品不仅拿下绿色建材三星认证,还成功入选住建部“工业化建筑标准化部品与构配件产品(第一批)目录”,成为行业认可的高性能门窗标杆。
持续的技术突破,离不开研发资源的坚实支撑。此前,研发资源不足曾是江苏智维创新路上的“拦路虎”,而校企协同合作成为破局关键。江苏智维联合江苏海洋大学成立“连云港市智维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借助高校在人才、科研设备与跨学科研究上的优势,为研发打开新视角。“高校团队会从材料学、力学等多维度分析问题,帮我们跳出单一的生产思维误区。”江苏智维研发负责人李冠霆介绍,高校提供的专业实验设备与场地,缓解了企业研发资源不足的压力。
在破解产品痛点、夯实研发基础的同时,江苏智维更以“实战经验”推动行业标准升级,将一线实践转化为行业基准。2022年国标GB/T28886-2023《建筑用塑料门窗》研讨阶段,企业团队携带千万个真实家庭的“用户体验数据”与海量“工程实践案例”参会,让标准摆脱理论化困境,更贴合市场落地需求。
尤为关键的是,江苏智维还将内倾平移窗的核心技术参数、多道密封系统测试方法等经市场验证的创新成果,纳入标准制定参考。“比如讨论气密性、水密性等级划分时,我们提供了上百组产品实测数据,既保证标准的前瞻性,又兼顾行业现有生产能力,避免标准成为‘空中楼阁’。”李冠霆表示。而参与国标制定也为研发指明方向———目前,企业40余项在研项目中,明年有望落地的门窗新结构技术,将进一步提升气密、水密、隔音性能,同时探索与智能家居的深度融合及新材料应用。
当下,建筑行业向绿色节能转型的趋势愈发明显,江苏智维也依托技术、标准与协同创新的多重优势,将研发触角延伸至光学玻璃等高端领域。“我们的优势就是贴近市场,能更快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李冠霆说,正是这份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与持续创新的定力,让江苏智维在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跨越。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