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灌密”期待“长红”——灌云主题服饰产业观察


(杨华 孙航)“双十一”行业商战早已打响。


作为中国“情趣内衣之都”,灌云的主题服饰产业绝对是网络流量大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灌云县共有主题服饰厂家1500余家,其中头部企业超过1000家,平均每家头部企业可带动30家代工厂,带动近8万人就业。全县线上活跃网店7000余家,线上线下综合年交易额近80亿元,其中情趣内衣网络销售额在全国占比超70%。


为了探访这个行业备战“双十一”的真实情况,近日,笔者走进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在近距离探访他们认真备战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了从业者内心深处的隐忧与渴望。



去库存是备战“双十一”的当务之急


在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随意走进一家“前厅后厂”的服饰企业,备战“双十一”的忙碌场景不时映入眼帘。前厅的销售人员忙着接单打印,后面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缝纫机正发出急促的“嗒嗒”声,女工们专心忙活手中的针线活……在灌云县电商协会会长、园区头部主题服饰企业老板谭军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了他的两栋生产楼房。随着一层层的参观,笔者注意到库房货柜上摆满了原料和产品,实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我家主要是为各大电商平台做代工,为了迎接‘双十一’,预备了100多万件货,比平时多20万件。”谭军感慨,“虽然多备了这么多货,但是今年的市场行情不太好,大家的库存都压了不少,生存是眼下企业的第一选择。”

50多岁的谭军与30多岁的任猛英雄所见略同。任猛的厂子位于灌云县城一处大院里,尚不够进驻主题服饰产业园的段位。与谭军主要做产品代工不同,任猛自2017年大学毕业进入这个行业以来,一直从事电商零售业务。今年的生意不好做,目前,他的库房里压了20多万件货,所以这个“双十一”是他去库存、冲销量的机会。

“10月下旬以来,我家的网店销量开始逐渐增长,每天销售2000多件,所以我打算降一点价,抓住这个‘双十一’尽快跑量。”任猛一语道出了小微企业的心声:“目前,这个行业门槛较低,商家增多,同质化严重,价低利薄,而且有的网络平台推出小额产品一旦有毛病即可为消费者退款不退货等政策,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压降。所以,我正跟广东、浙江等地的服装设计工作室洽谈合作,并交付了订金,打算明年走原创路线。”任猛透露,目前,他已拿到10多款新款样品,打算利用“双十一”进行试卖,但是能否出现爆款尚未可知。

据了解,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现有100多家头部企业,库存中20%的货品属于滞销品,所以这个“双十一”的当务之急就是去库存,其次才是新款冲击排名。


让人“隐忧”的产业瓶颈逐渐显现


其实,与去库存这个当务之急比起来,加快提质升级才是灌云主题服饰产业的主题,打造从活下来到活得好的“长红”路径。

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已走过20年,行业销量还在上升期,但是行业段位正在进入瓶颈期。20年来,灌云主题服饰已从最初三两个人、几台旧缝纫机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如今年产值80亿元的富民产业,形成了以“轻薄主题服饰”为特色,涵盖情趣内衣、汉服、家居服等多品类服饰产业链。

据统计,目前,灌云县有主题服饰厂家1500余家,其中头部企业超过1000家,平均每家头部企业可带动30家代工厂,带动近8万人就业,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10.81万元。线上活跃网店7000余家,带活了县域电商和直播经济,线上线下综合年交易额近80亿元,其中仅情趣内衣的网络销售额就在全国占比超70%。今年1至8月,该县快递业务单量1.07亿件,电商交易额200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主题服饰交易额63亿元。由此可见,灌云这座苏北滨海小县城已俨然成为中国的“情趣内衣之都”,主题服饰产业也由原来的让人“脸红”变成现在的让人“眼红”。

但是,让人“眼红”的背后是让人“隐忧”的产业瓶颈。“目前,灌云主题服饰产业亟需提质升级,突出表现在缺少原创产品和知名品牌。”谭军坦言自己的企业虽有4个商标,但是由于主题服饰不便广而告之等原因,导致品牌没有做起来。

这一点是业界的痛点。据介绍,2023年灌云县联合中国服装协会制定了行业内首个《轻薄主题服饰》团体标准,但是本地主题服饰产业还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产品生产体系,产业以跟进型为主,中小企业产品品种单一或来样仿制,“抄袭山寨”情况较普遍。

另外,产业上下游还不够健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大。原分管商贸工作的灌云县副县长、现任灌云县人大副主任的陈新洪曾经作过调研,他发现灌云主题服饰产业链上游存在原材料供应和款式设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他看来,灌云本地缺乏纺织、印染和辅料等原料厂家,与南方服饰产业集聚区相比,灌云主题服饰企业没有原料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上游还缺乏专业的服饰设计团队,只有少数企业有固定合作的设计团队,大部分企业多从高校或兼职设计师处购买设计图。在产业下游方面,销售渠道较窄,主要依靠阿里旗下电商平台进行批发销售,缺乏跨境销售团队。面对巨大的外贸市场,大部分企业选择为平台代工、依赖平台“托管”或请第三方运营,销售反馈的应对举措不够灵活。

随着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越发明显。陈新洪认为,中小企业与头部企业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彼此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协作配套不紧密,甚至还存在相互替代性竞争。此外,由于本地劳动人口数量基本恒定,且缺少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劳动力和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目前,行业内打版师和设计师相对紧缺,按一个公司配置3至4名打版师进行测算,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存在约1500名打版师和1000名设计师的缺口。


加快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转变


产业瓶颈就是提质升级的方向所在。令人欣喜的是,灌云县相关部门和领导已经开始注重主题服饰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创新发展,2024年5月成立了主题服饰知识产权工作站,截至今年9月,该县共注册版权1600余件。

这一举措无疑会加快灌云主题服饰产业的原创步伐。“要成立灌云本地的版权保护中心和设计师平台中心,建立主题服饰版权的授权、确权、维权机制,提升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向灌云主题服饰产业园聚集,使该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双同步’、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双提升’。”虽然已不再分管商务工作,但是陈新洪提出的应对之策依然一针见血。

此外,陈新洪还建议,全面构建灌云主题服饰品牌高地。他认为,要从品牌数量到品牌质量,从产品品牌到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到区域品牌,从单一品牌到综合品牌,从有形品牌到无形品牌,进行整体培育和提升,走品牌集群之路,大力提高灌云主题服饰企业以科技和专业创造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

“要以品牌企业为主,加快落地实施《轻薄主题服饰》中国服装协会团体标准,率先实现以设计开发、科技创新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和经营,逐渐改变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局面,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运行能力。”陈新洪建议,“还要建立服饰产业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

国际市场是灌云主题服饰企业亟待深挖的产业富矿。对此,陈新洪认为,灌云头部企业要尽快熟悉和运用电商直播和跨境贸易规则,在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的同时,注重开展以新品设计研发、国际品牌打造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并加强与亚马逊、1688、抖音海外版、希音等平台深度合作,多元拓展国际市场。

“近年来,我县先后举办了全国主题服饰设计师大赛、时装周睡衣模特大赛、主题服饰产业高峰论坛、上下游供应链相关推介及招商会,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服务和模式创新、产业链升级、品牌打造、数字化转型等提供政策保障,逐步实现从‘制造’向‘智造’、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主题服饰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灌云县委书记曹明丽介绍。接下来,灌云将以“产业带+”发展模式,引导鼓励主题服饰头部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与资源整合,持续带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建成快递区域分拨中心,完善跨境电商布局,联合希音、TEMU共建海外仓,尽快打开国际市场。

清晨的快递灯带照亮的不只是主题服饰的蕾丝与绸缎,更是一条灌云经济“逆袭”的隐秘通道。一座属于中国人的“灌密小镇”正悄然崛起,期待从这里输出的主题服饰早日蝶变成“网络长红”。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