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彤彤)当黄海的第一缕晨曦漫过连岛的礁石,滩涂上的细沙便漾起碎金般的光泽;当云台山的晨雾漫过青林,山间的书房便裹进了水墨般的静谧;当暮色为连云老街的青石板镀上暖光,海岸线上的风正载着年轻人的笑声轻轻飘荡———被山拥着、被海抱着的连云区,正以山海为笔,蘸着青春的朝气,开启属于这一群体的消费新体验。

■潮起滩涂
从“远观”到“沉浸式”亲海新体验
“以前看海是‘远观潮起’,站在岸边拍张照就走,现在看海是‘手捧浪花’,能亲手摸到大海的馈赠。”落日余晖为海面撒下“金箔”,连岛的滩涂上早已热闹起来,一群年轻人拎着小桶、握着铲子,踩着微凉的海水在沙面细细探寻。暮色中,赶海人的身影与落日、海浪构成一幅鲜活的画卷,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如今成了连云区吸引青年群体的“招牌项目”,当地不少渔民看到年轻人的热情,干脆做起了“赶海向导”,线上线下预约不断。
位于墟沟街道的海棠路市场人声鼎沸,咸鲜的海味裹着摊主的吆喝声漫开。年轻人穿梭在摊位间,挑拣着刚上岸的梭子蟹、皮皮虾,和摊主讨价还价后,拎着沉甸甸的海鲜直奔市场旁的加工店。“现在年轻人都爱自己买海鲜来店里加工,放多少辣、加多少蒜,都按自己的口味来。”一日三餐海鲜加工店老板忙着接订单,脸上满是笑意。
待到夜色渐浓,连岛的海岸线上便撑起了一片帐篷。年轻人围坐在帐篷旁烧烤、聊天,有人弹起吉他,歌声混着海浪拍礁石的声音,在星空下轻轻流淌。“一顶售价100多元的帐篷能住2至3人,比住酒店划算,第2天早上还能看到日出。”出租帐篷的张老板说,这样的海边露营,如今成了年轻人青睐的低成本浪漫。

■山藏清欢
低成本疗愈里的青春栖心选择
相较于热门景区的人潮涌动,连云区的青山绿水与古朴村落更显静谧,成为年轻人逃离城市喧嚣、寻求心灵疗愈的优选。云台山半山腰间的“桃源书房”里,总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捧着书或握着一杯咖啡,窗外是层峦叠嶂的青山,耳边是阵阵松涛,在书香与自然中寻得一份不费钱的安宁。“以前总觉得放松要花大价钱———去网红酒店度假、买限量版潮玩、打卡高价餐厅,现在才发现,安安静静待在山里看会儿书、喝杯咖啡,反而更能卸下疲惫。”王倩说着便将目光投向远处的风光。
书房外的山间步道上,不少年轻人在“低成本漫游”。遇到好看的野花就停下来拍张照,听到鸟鸣就驻足聆听,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脚,和同伴聊聊天。他们没有固定的路线,随性而行,在慢节奏中感受生活本真的乐趣。
在连云区的山海之间,一群“追着风景跑”的移动咖啡车也成了年轻人低成本疗愈的流动据点。孟杰咖啡车停在西墅大沙湾的海边,米色露营椅、复古木箱与碧海蓝天搭出清新场景,拉花精致的咖啡倒映出树影的图案;山海移动咖啡车的后备厢宛如微型咖啡剧场,专业咖啡机在车厢里闪闪发亮,夜晚还会变身街头音乐现场,橘色灯带勾勒出的小天地里,年轻人就着山海夜色喝咖啡、听弹唱。这些咖啡车没有固定店面,却把连云区的山海风光变成了移动布景,让年轻人在看海、登山的间隙,随时能拥有一杯“风景配咖啡”的低成本浪漫。

■情聚山海
兴趣联结下的社交新图景
山海之间的独特场景,正成为年轻人兴趣社交的天然纽带。“周末云台山徒步,新手友好路线,报名扣1!”各类户外兴趣微信群里,活动通知一经发出,总能迅速得到响应。如今在连云,这些微信群成了年轻人的“联结枢纽”,大家因相同爱好聚在一起,从线上聊路线、分享装备,到线下结伴进山、看海,把“一个人的兴趣”变成了“一群人的热闹”。
张笑是土生土长的连云人,对云台山、北固山的每一条步道都熟稔于心。“以前总看到年轻人独自爬山,累了没人搭话,遇到岔路还容易迷路。”她笑着说,正因为心疼这份“孤单”,才创建了这个群。为了让大家玩得安心,她每次都会在群里详细介绍徒步路线,反复提醒带好防晒、穿防滑鞋,她也会备上创可贴和驱蚊水,随时应对小状况。周末的云台山脚,她带领的徒步小队沿着步道前行,队员们相互提醒、分享趣事,原本互不相识的年轻人,渐渐成了好朋友。
连云的山海从不是远观的风景,而是可触、可感、可融入的生活底色:潮起潮落间藏着赶海的乐趣,层峦叠嶂里藏着疗愈的时光,山海相拥处藏着分享的暖意。正是这份“一步入山海,抬手触自然”的独特优势,让年轻人跳出了“买商品、赶打卡”的传统娱乐和消费,转而追寻与山海共生的鲜活体验。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