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吉珂 卢星 赵威娜)11月2日,苏超决赛的第二天,在“海超”(海州区足球联赛)的赛场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奔跑、传球———苏超连云港队的球员嵇皓翔,身披独角兽队战袍,送出了多个精妙助攻,引来场边阵阵喝彩。就在不久前,他还受邀走进江苏海洋大学,为校内“风暴杯”足球赛开球。“赛前还有舞龙舞狮、舞蹈表演,校园内的体育氛围十分浓厚。”嵇皓翔感慨。从职业赛场到民间草根,一股由苏超联赛掀起的体育热潮,正如同引力波般在港城扩散,层层递进地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气质与活力。
这股引力波,最直接的效应是点燃了草根足球的熊熊烈火。借着苏超的东风,去年年底成立的海州区足球协会顺势在今年9月推出了首届“海超”联赛。每个周末,绿茵场上的角逐成为许多足球爱好者的固定节目。民间的足球热情不仅催生了赛事,更凝聚了社群。跟随苏超一同诞生的大圣球迷会,如今已发展至200多名会员。10月26日,他们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足球队,首批32名队员纯粹因热爱而聚首。“尽管球队才组建不到10天,已经和港城好几支资深球队踢了五六场友谊赛。”队长卞允石告诉记者,球队未来目标是进军更多业余赛场。从观赛到参赛,从球迷到球员,苏超像一块磁石,将分散的个体吸引到共同的体育轨道上。
足球的引力并未止步于城区。在乡镇,这场体育活力的“共振”同样清晰可闻。近日,新坝镇首届村级篮球联赛在村民热情的欢呼声中落幕。这场被亲切称为“村BA”的赛事,以其接地气的乡土奖品和超预期的竞技水平,持续了近两个月,成为海州区首次举办乡镇级别比赛的生动实践。体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亲和力,融入港城的肌理。
苏超带来的,不仅是单一项目的火爆,更是一个多元、立体的全民健身生态的焕新。体育产业的生机随之勃发。在海州工业园,均和云谷工业园内有一家新开的粉红色调羽毛球馆爱羽刻,馆主曾担忧位置偏僻,客流不足。但运营一个多月后,她的顾虑打消了。“工作日园区职工下班来打球,周末高峰时段6片场地全满。”她将这一现象归因于苏超的带动效应,“不仅足球火了,各类体育活动也火了起来。”为了吸引客流,场馆积极承办柔力球训练、举办羽毛球赛。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东盐河路的开火羽毛球馆,那里今夏举办了新兴的匹克球友谊赛。10月25日,我市首届匹克球公开赛成功收官,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这项运动在港城播下了种子。
群众体育活力的喷薄,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坚实支撑。以2026年承办省运会为契机,连云港市22个场馆(地)的新建、改建工作均已完成,并陆续投入使用。灌南县体育馆改建后,相继承办了击剑、体操和篮球比赛。灌南县文体旅局体育科禹绍军科长介绍,这些因省运而升级的场所,正持续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发挥作用。曾经的专业赛场或闲置场地,如今正转变为服务大众的健身热土。
场馆的升级,为承接更丰富的赛事提供了舞台,而苏超点燃的热情,则让这些赛事充满了人气。近几个月来,港城的全民健身活动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重阳节的孔望山登高健身活动、海州区的原创广场舞公益推广、汇聚300余名青少年骑手的长三角自行车穿越赛、青少年橄榄球邀请赛、“李宁C50杯”趣味羽毛球公开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各级广场舞和青少年锦标赛……从青少年到银发族,从传统项目到新兴运动,一股“迎省运动起来”的浪潮席卷港城。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