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受长时间大强度连阴雨天气影响,我市多地田间耕层土壤水分过饱和,前茬作物收获延迟,小麦正常精细整地与适期播种受阻,晚播问题成为秋播生产的突出挑战。为保障小麦生产稳定,市农科院围绕“稳面积、攻单产、提产能”目标,聚焦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等关键环节,推出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全力推进小麦抗湿晚播工作,为明年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科学选种以“抗逆良种”破晚播难题。“选对品种是晚播小麦丰产的第一步。”市农科院副研究员郭明明说。由于晚播麦田土壤湿度大、播期推迟,小麦出苗时间延长,因此品种选择需紧扣“抗湿、抗逆、早熟”核心需求。在品种布局上,实行“分类指导、区域适配”。我市宜侧重选择丰产潜力大、耐晚播且抗寒抗病性强的半冬性品种。
精细管理严把播种质量关,为晚播小麦“强基固本”。面对晚播压力,市农科院以“提高播种质量”作为核心抓手,围绕“适期、适量、适深、适墒、宜机”五大要点,细化管理措施。在播种量调控上,专家建议,虽需根据播期推迟情况适当增加播量,但因今年土壤墒情充足、种子品质较高,需避免盲目增播。农科院还推广“适墒镇压+药剂拌种”组合措施同步跟进播后管理。对秸秆还田量大、表层疏松的地块,在“冷尾暖头”晴天适度镇压,弥合土缝、提墒保温。
全程服务专家下沉,一线技术直达田间。为确保晚播技术落地见效,农科院依托“政策引导+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结合单产提升、技术推广等项目,加强惠农政策宣传,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秋播技术培训,让农户“懂技术、会操作”。
此外,农科院还组建“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的生产服务指导组,下沉田间地头开展全过程指导,针对晚播麦田的品种选择、播种量调控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督导,确保技术到位率。农科院将持续紧盯天气变化与播种进度,动态优化指导方案,全力保障晚播小麦长势,为明年夏粮丰产奠定坚实基础。(何茂盛 苏文英)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