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我市打通自然资源要素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 项目开工“起跑线”不断前移


  (记者 李江 通讯员 刘知博)为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流程,提高保障质效,我市持续发力,打通涉及自然资源要素审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实施“全空间覆盖,全要素保障,全流程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四全”工作模式,系统强化“年计划,季通报,月调度,周更新,日审结”工作推进机制,为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目前,“四全”工作模式已推广至“一只酸奶牛”全产业链基地、市体育中心提升改造、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等一批省市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环保项目,展示了改革示范的创造力。在港城,各类项目的开工“起跑线”不断向前推移。


  联合审批,从“串联长跑”到“并联冲刺”。东海县聚大洋藻业海洋植提和精炼项目是2025年省重大项目,总投资10亿元,用地总面积197亩。“市、县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工作专班为项目量身定做‘30天攻坚计划’,统筹做好林业、环保、人社等多部门协同矩阵,将审批流程拆解为9个关键节点,同步完成征地协议签订、文勘环评等28项审批事项,推动每个环节精准落地,实现部门间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即时解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并联审批服务过程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严格落实用地用林合并审批,用地用林审批部门联合办公,联合踏勘,通过“一套材料、同步组卷、联合审查”机制,整合申报材料40%以上,仅用1个月即完成用地用林联合上报和审查的全部工作,审查时长缩短67%,跑出了联合审批的“加速度”。


  五证齐发,从“逐个领证”到“一次办结”。灌南文辅智能二期项目是灌南县2025年度市重点产业发展类工业项目,也是灌南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


​在服务项目的过程中,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了解到企业急需用地的需求,根据项目推进要求和进度,实行“任务精准到点、责任落实到人、时间明确到日”的项目服务机制,主动靠前,全程保障,开展“一对一服务”“面对面交流”,对项目发证环节、材料细致梳理,从材料准备到窗口申报全程代跑。项目推进过程中,在从严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容缺受理、并联快办,打通要件共享协同工作机制,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前移,实现规划方案审核、用地审批、施工图审查同步进行。最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短短30天里即完成了项目审批,并在项目落地当天实现“五证齐发”,打出了提质增效的“组合拳”。


  改革示范,从“单一项目”到“系统赋能”。截至目前,今年21个市省级重大项目已全部完成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保障率100%;市级重点项目625个,已完成保障621个,保障率99.36%,其中产业类项目562个,已完成保障559个,保障率99.47%,全市受省政府委托审批项目审查时长稳定在6个工作日,审批部门审查“当日办结”已成常态。通过建立“服务专员”的代办帮办服务、完善“人技相融”的一码统管信息平台、畅通“绿色通道”的集中调研会商机制等工作措施,实现从“被动审批”向“主动保障”深度转型,从用地报批向用地用林用海全空间全要素转型,从要素审批单环节破题向统筹全流程服务转型,从单一项目用地的订制化服务向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