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3000吨“紧急救援”换来30万吨“续约承诺”


​(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张晓楠)近日,市政府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政府的感谢信,信中点赞了一场在连云港港上演的“紧急救援”。这背后,是3000吨绿色化工产品险遭巨额索赔的惊险,更是我市用高效服务化解企业危机的速度与温情、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

9月30日下午,鹤壁市某低碳新材料科技公司为其3000吨绿色低碳化工产品首次办理海运出口手续时遇到了难题。由于该产品未被列入现行海运规则中的散装液体化学品名录,且尚未办理船舶载运散装液体物质分类评估报告,常规流程需耗时半年左右。而此时,货物已运抵连云港港,运输船舶待进港。若不能及时发运,企业将面临巨额国际违约赔偿,承担高达数百万美元的空仓费用,甚至可能因此陷入经营困境。

“我们立即启动服务保障新品种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响应机制,主动协调大连危险货物运输研究中心,加急办理船舶载运散装液体物质分类评估报告。”连云港海事局危管防污处二级主任科员潘东斌介绍,紧急时刻,连云港海事局同步对船舶适装、货物适运情况进行专业分析研判,全力协助运输船舶和托运人合规、高效完成船载危险货物进出港申报及散装液体危险货物适运报告。

最终,在连云港港航单位的协力帮助下,该船舶于10月1日顺利靠泊主港区91号泊位,这批产品得以安全装船并如期发往海外。10月14日,该企业负责人专程来到连云港海事局,送上锦旗以表谢意。“连云港市这种‘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难’的服务速度与温度让我们这些外地客商特别感动。”客户代表吕恒杰当即郑重承诺,公司决定将经连云港口岸出口的同类产品规模从每年15万吨提升至30万吨。

这份“30万吨承诺”,不仅是对连云港口岸高效服务的认可,更折射出我市近年来以“连心城、贴心港”品牌为抓手,系统性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新年第一会”聚焦营商环境,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工作要点和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创新项目清单等,并完善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政企协商座谈、疑难事项协商会办等制度。各地各部门同步发力,“千企万户大走访”截至目前累计授信520.6亿元、放贷498亿元,“信用代证”覆盖46个重点领域,“五定”免引航、“预约过闸零等待”落地,3个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相关改革典型案例。

此外,我市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精准施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企业登记“全市通办”超8000件,各县区(板块)综窗覆盖率超80%。“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拓展丰富,加快政务服务网“一网”、政务服务中心“一门”和12345热线“一线”业务衔接,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全省率先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今年以来已累计减少重复检查1.57万次,降幅达50.18%,该项创新举措已入选国务院办公厅典型案例。

■记者手记■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的评价最有说服力。来自河南客户的感谢信,不仅是荣誉,更是我市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的有力见证。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稳固的关键当口,优化营商环境的发力点应更多地放在积极回应市场主体对纾困解难的真切期待上。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以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各处堵点、难点、痛点,拿出硬措施、打好组合拳,最大程度减去不必出现的环节、打破不应出现的壁垒、消除不应存在的模糊地带,将一个公平、透明、高效、廉洁、开放、包容的环境交给市场主体。

政府部门应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切实为企业办好每一件实事、好事,助力其轻装上阵、释放活力。干部队伍应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既要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第一时间回应企业关切;也要紧扣关键环节、强化精准施策,帮到点、扶到位,切实解决企业急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秉承“客户视角”,瞄着问题去,盯住问题改,就不难找到有效服务市场的方向,就能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满意度。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