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春梅 彭先进 徐卫 张南宁)在东海县桃林镇,履带式收割机在泥泞的田地中往返穿梭,精准地将一排排玉米秆收割脱粒。岗埠农场,12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野上持续作业,抢收抢种同步进行。与此同时,赣榆区236台谷物烘干机正全天候运转,日烘干能力达10.5万吨,为收获后的粮食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霉变防线。
秋收时节,近期复杂多变的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考验,我市迅速应对,全面打响抢收抢烘“保卫战”,确保颗粒归仓。希望的田野上,机器轰鸣,人车穿梭,农民们正与天气展开一场争分夺秒的较量。
昼夜抢收
12台收割机与雨“赛跑”
在岗埠农场王沟生产区,12台大豆、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金黄的玉米被迅速剥离秸秆,饱满的大豆荚则被精准脱粒。
“时间不等人!天气预报提示未来几天还有持续降雨,我们必须抢在雨前把成熟的作物收完。”王沟生产区李庄队管理员崔士刚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远处已收割完毕的田块说,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农场统筹调配机械资源,采用“人停机不停”的连续作业模式,确保每一块成熟的土地都能及时完成抢收。
面对复杂天气,岗埠农场建立起“气象预警—机械调配—技术指导”全链条响应机制,结合作物成熟度制定抢收计划,科学调配农机并做好维修保障,力争实现“秋粮颗粒归仓、冬麦种足种好”的双重目标。
截至14日,岗埠农场已完成玉米、大豆抢收面积8970亩,占比超过六成,水稻收获面积达2000亩。
烘干护航
236台机器昼夜不停
田间抢收紧张推进,烘干作业也在分秒必争。
“我今年种了1100亩水稻,由于近期的连续阴雨天气,我把这几天抢收回来的一部分水稻拉到烘干厂烘干,这可解了我们种植户的燃眉之急。”赣榆区粮食种植户刘益祥说,刚抢收的谷物水分含量高,若不能及时烘干很容易发生霉变、发芽。
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赣榆区农业农村部门已启动粮食烘干应急预案,统筹农机资源、下沉技术服务,整合全区74个烘干中心,构建“农户送粮—企业烘干—统一仓储”闭环服务体系,实现秋粮烘干服务全覆盖,确保秋粮及时烘干。目前,当地236台谷物烘干机开足马力,日烘干能力达10.5万吨,能基本满足农户烘干需求。
在赣榆区一烘干厂内玉米堆积如山,刚从田间收获的玉米被源源不断地卸入料仓,经传送带送入烘干设备。车间内机器轰鸣,3台塔式烘干机组成的生产线高速运转,金黄的玉米经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水分后直接入库,整个流程全自动化运作。
“我们镇从10月初开始就统一调度13个烘干厂,这几天24小时不停运转,日烘干能力约1500吨,能保证全镇7万亩秋粮的烘干需求。”赣榆区城头镇农技中心负责人胡团介绍,当前烘干厂马力开足,满负荷运转,筑牢秋粮收储“最后一道防线”。
多措并举
保障颗粒归仓
今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提高粮食单产作为保障丰收的核心举措,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有效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今年全市秋粮播种面积399.66万亩,较上年稳步增加,长势也为近年来同期最好,预计亩产将提升至560.96公斤,总产有望达到224.19万吨,预计将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良好态势。
面对连阴雨天气对“三秋”生产造成的较大影响,我市坚持“抢”字当头,千方百计抓好秋粮收获、收购和秋种各项工作。全市已提前发放跨区作业证8190张,预计今年“三秋”期间投入耕种烘收等主要农机装备超过10万台(套),开设14个以上中石化加油站机手加油绿色通道。
为应对持续阴雨天气不利影响,切实做好粮食收储,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公布了全市粮食烘干服务点联络信息,方便种植户提前联系,适时收割并就近选择烘干服务。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