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从“修车人”到“守路人”,张强工作室 ——用工匠精神护航公交每一公里


清晨6时,首班公交车载着市民缓缓驶出站台,而市交通控投集团张强工作室的16人电工团队早已开启“守护模式”。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默默守护着公交车辆的平稳运行,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心。


初心坚守 从“修复故障”到“守护平安”


工作室负责人张强是一名中共党员、汽车维修技师,凭借多年一线经验独创了新能源车辆维修“独门秘籍”,获“江苏省爱岗敬业汽修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带领团队专攻公交维修“疑难杂症”,将“修的不只是车,更是守护千万家庭出行平安”的理念融入每一次作业。如今,张强工作室的定位已从单纯的车辆维修拓展到更深层次的责任担当。团队不仅快速排除故障、减少停运影响,更实现了从“被动维修”到“主动守护”的转变,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技法精湛 构建环环相扣的维修体系


张强工作室总结出一套系统高效的“公交维修方法论”,以“小问题穿透法”为基础、“技术创新闭环”为引擎、“价值多维转化”为导向,形成层层递进的维修新格局。

“小问题穿透法”坚信“没有小问题,只有未看透的隐患”。面对某线路公交车底盘异响,团队通过跟车测试锁定0.3毫米传动轴偏移根源,研制出专用校准工具并制定新车检查流程,使同类故障彻底“归零”。

在“技术创新闭环”中,团队遵循“发现痛点—研发—验证—推广”路径。针对新能源BRT雨雪天绝缘故障,设计专用防护罩;针对电机进水问题,改造工具车制成烘干机,将烘干时间从10至12小时压缩至0.5至1.5小时,让技术创新快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运营效益。所有技法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价值多维转化”的共赢目标。工作室将技术积累系统转化为培训课程,通过节能驾驶培训,使纯电动公交每公里电耗降低0.08度;研发的防滑链固定器、“储气筒蒸汽解冻法”等行业创新,有效推动公交降本增效与绿色升级。


匠心传承 构建“三级带教”育人大格局


为解决工匠精神传承难题,张强工作室构建“三级带教”机制:为新员工开设“基础技能特训营”,为中级技术人员设立“技术提升小班”,为资深人员组建“技术领航小组”。截至目前,已培养10名新能源维修骨干,显著提升整体维修人员技能达标率。

“从‘修车人’到‘守路人’,变的是定位,不变的是‘匠心’坚守。”张强的话语道出了团队的初心。在城市公交线上,每辆平稳运行的公交车、每位市民满意的笑容,都是张强工作室用心守护出行的答卷。这份责任与传承,还将在未来每一公里继续书写。(赵晓婕 王迎)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