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蔚 杨潇 王碧碧)当苏超的欢呼声在连云港体育中心响起时,赛场边的临时主题邮局里,年轻球迷正排着长队加盖“苏超十三太保”纪念章。与此同时,市中心的西游主题邮局内,《黑神话:悟空》联名邮品展架前,游戏玩家们正仔细欣赏着融入西游元素的邮品。
这两个场景,共同勾勒出我市邮政文创产品“出圈”的生动图景。在传统邮政业务面临转型压力的当下,一张精致的明信片、一个印有赛事logo的保温杯,甚至是一沓盖有二十四节气邮戳的集戳卡,都在成为连云港邮政连接传统与现代、服务与文化的新纽带。
借助热点
传统邮政焕发新活力
“这个苏超主题帆布包上印着苏G,太有我们连云港特色了。”在近日举行的“我是港姐”首届文化大使大赛活动现场,市民李女士举着刚买到的文创产品高兴地说。
活动期间,这里的盖戳本成为当仁不让的热销品,众多年轻人在盖戳区排起长队,等待加盖独具特色的连云港风景戳与“苏超十三太保”主题戳,扫码支付的提示声不绝于耳。这种将赛事热点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文创产品,正是连云港邮政“出圈”的缩影。
借力苏超热潮,市邮政公司推出的系列文创产品,包括主题明信片、纪念信封等邮品,以及文创保温杯、帆布包等实用商品,巧妙融入了赛事元素、邮政文化以及本地特色。这些产品兼具收藏价值与实用性,精准契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偏好,成为赛事期间的热门纪念品。
与此同时,在运营已10年的西游主题邮局内,文化消费的热度同样不减。这里不仅销售“西游”系列邮册、明信片等邮品,还有二八大杠自行车、快递货车、盲盒手账等充满邮政元素的多款文创产品。“现在周末常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买文创,年轻人打卡盖戳,邮局彻底摆脱了‘老派’标签。”西游主题邮局店长姜永飞说。
截至目前,西游系列邮品累计开发产品超过3.6万册(套),其中《西游记(五)》特种邮票征订产品已超过1.5万册(套),是《西游记(一)》首发时的6倍多。去年,西游主题邮局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收入突破百万元,成为全市邮政主题邮局收入的主要来源。
文化赋能
邮政网络优势充分发挥
我市邮政文创“出圈”,是在省邮政公司“文化+邮政”战略框架指引下,通过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西游神话、山海景观等元素注入文创产品,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实现场景落地,形成“内容有温度、渠道无边界”的创新模式。
文化赋能是核心动力。“省公司搭建了IP合作资源库,明确‘文化+邮政’核心方向,还提供基础设计模板与合规指导,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市邮政分公司邮政业务部创意室总监吴峻霄表示,省公司战略为地市创新划定了安全边界与发力重点。
在本地化执行中,连云港邮政的核心动作是“文化嫁接”与“场景延伸”。省公司提供基础设计思路,本地团队则主动融入花果山、孙悟空等符号,设计出“悟空踢球”卡通形象、“山海赛场”主题邮戳等特色内容。这种改造,让产品从“全省通用款”变为“本地专属款”。
IP引进来,文化“邮”出去,渠道网络是落地执行的另一关键。连云港邮政将“场景化营销”理念转化为行动:借苏超赛场、园博园等流量场景搭建多个临时主题邮局,依托西游主题邮局开展直播带货,去年线上销售额占比大幅提升。更具创新的是“文创+寄递”服务:苏超临时邮局专设盖戳区,球迷写完明信片可直接投寄,购买纪念邮册还能享免费寄递;西游文创附赠定制纪念封与邮寄折扣。
“孩子看了比赛,还学会了寄明信片,这种体验很特别。”带着儿子观赛的赵女士说。8岁的孩子正认真书写明信片,要寄给河南的爷爷奶奶。赛事组委会负责人表示:“邮政服务的加入,为赛事增添了文化内涵。很多外地球迷通过这些文创产品,把对连云港的美好记忆带回家乡。”
跨界合作是另一重要驱动力。市邮政公司联合市文旅集团旗下大圣文化公司,开发西游主题文化衫、盲盒、摆件等文创30余种;与市演艺集团合作打造大型西游记儿童舞台剧,巡演十余场。这种“邮政+文旅+演艺”模式既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品类,更让本土文化借邮政渠道传得更远。
创新路径
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
从西游主题邮局的百万元收入到苏超文创的热销,连云港邮政用实践证明:传统邮政业务的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要在坚守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文化赋能创造新价值。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文化的瑰宝历久弥香。在“文化+邮政”的战略框架下,连云港邮政的文创创新仍有不少可深耕的空间,在传统根基上嫁接时代元素,用数字化激活内核,用跨界延伸边界,让老牌业务在新语境中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深化本土文化与省端设计的协同共振或许是首要方向。连云港的西游文化、山海景观、淮盐非遗等资源本就是天然的文创素材库,若能将这些资源系统梳理后形成标准化素材包,定期与省公司设计团队对接沟通,既能为省端提供鲜活的地域灵感,也能让本地特色更好地融入全省文创体系。“省公司有成熟的设计方法论,我们有接地气的文化素材,双向发力才能让产品真正走进人心。”市邮政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经理林玲说。
数字化转型值得深入探索。如今线上购物已成为生活方式,邮政可以尝试将文创产品与线上平台深度融合。比如开发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数字藏品,或是通过AR技术让传统邮票“动起来”,用户用手机扫描明信片就能观看精彩的赛事集锦。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既符合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也能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传承下去。
深化跨界合作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连云港邮政可以继续发挥“连接者”的角色,与本地文旅企业、老字号品牌共同开发联名产品。比如将地方特产与邮政文化结合,设计具有收藏价值的特色礼盒;或是与旅游景区合作,推出“旅游+邮政”的特色体验项目。这种合作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还能让邮政服务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创新尝试都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的延伸和升级。通过这些渐进式的创新,连云港邮政或许能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让那抹邮政绿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