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小众浪漫“圈粉”年轻客群——港城“双节”旅游开启新体验(上)

​(记者:张晨晨   通讯员:苏笑 刘东文/图)国庆中秋“双节”叠加的八天长假,将让我市的旅游消费热情再次迎来新一轮释放。在山海相拥的港城,传统景区人头攒动的景象之外,一批新兴消费场景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年轻群体。


从百年老街里的文艺书局到废弃矿山上的网红咖啡,从旧仓库改造的面包房到流动的文创巴士,这些看似零散的消费地标,共同勾勒出超脱大众消费之外“小众诉求”的新面貌———在主题沉浸中寻找情绪共鸣,在创业中实现梦想落地,在小众圈层中构建精神归属。



老建筑里的“情绪价值”


连云港老街的石板路上,00后的关茗月正举着相机,将1933书局的复古民国风外立面与“小布尔乔亚风情”的门窗装饰品等一同入镜。这座由当地老建筑改造而成的书局,已成为最近我市十分火热的网红打卡地。“在百年老街深处喝咖啡、看书,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很奇妙。”关茗月翻动着名著,她的背后是由千余张港城照片拼缀而成的连云港“三字打卡墙”。


作为老街暑期的标杆项目,也是街区首家综合性书店,1933书局的走红并非偶然。经营者董毅透露,书局在改造时特意增加了民国元素,同时引入手冲咖啡、非遗文创产品,“选址于此,正是以建筑为容器,将城市记忆具象化为可触摸的文化符号,打造一个能让年轻人放慢脚步、感受城市记忆的空间。”数据显示,书局8月16日试营业首日便吸引超千人驻足,日最高客流量破万人次,30岁以下群体占比达七成以上,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上涨1980.56%。


“我们新开发的‘连云游礼’文创旗舰店也将于国庆开业。”街区相关负责人洪亮介绍,该店最大亮点就是门头以尊重与传承原始老建筑风格为核心,同时融入品牌标识元素,实现历史韵味与现代商业识别性的有机融合。实际上,这种“旧建筑+新业态”模式正在民主路、羊山岛、花果山等遍地开花。“老建筑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新业态满足了现代审美需求,二者的结合恰好为年轻人提供了情绪价值的栖息地。”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消费趋势下,“打卡”已不再是简单的拍照炫耀,而是一种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认同与传播。


工业遗产上的“梦想试验田”


早上9时,位于锦屏磷矿的山腰下,已飘起咖啡香。80后青年创业者顾欣正在展厅中忙碌———由他策划、由其爱人打理运营的“矿山咖啡”就开在磷矿旧址边上的桃花村。依山而建的老矿车间,红色砖房层层叠叠,坐上轨道小火车,就可穿行在两三百米长的矿洞内;岩壁上,老式矿灯、柳编头盔、对讲机、红色标语……这些老物件与现代感十足的咖啡、薯条形成鲜明对比。“自开业以来,日均营业额能达到1万元,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00人。”顾欣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桃花村人,顾欣亲眼见证了这座“中国化学矿山的摇篮”从鼎盛到衰落的全过程;但作为一名文旅从业者,他又想助力这一工业遗产复苏转型。“将工业遗产作为展示城市历史与民众新生活方式的融合点,既能让本地居民感受到城市变迁温度,又能让游客感受到独特的城市叙事。”他说,8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磷矿的老资料、老物件,筹备磷矿记忆展厅,除以咖啡为载体,利用年轻人的“网络口碑发酵”推进遗产复苏,他最近策划创立的锦屏磷矿历史陈列馆和研学课程,也将于国庆推出,“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各年龄段受众都能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点。”


在我市,还不乏这样的探索:通过“+旅游”,废弃厂房转型文创园、旧仓库升级为体验式美食店,既能孵化文旅、文创等新产业链条,拉动消费增长,又能将封闭生产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还能刺激青年人的创业热情。“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新业态,更是一种活化闲置资源的新思路。”业内人士表示,应当放手让更多年轻人去打造“创业试验田”,将废弃矿山、老旧厂房等“沉睡资产”转化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


“流动空间”里的小众浪漫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前的花果山景区内,3辆披着涂鸦外衣的“Mr.Sun”文创巴士格外醒目。这是景区最新打造的文创市集,更是一处流动的西游文化展示窗口———车内陈列多种西游主题手办和纪念品,从精美的孙悟空模型、Q版唐僧师徒盲盒,到融合现代设计的西游帆布包,每一件文创产品都让神话人物变得可亲可触,成为能带走的“花果山记忆”。


“我们此前主要以线下固定销售和网络销售为主,探索开发文创巴士后,无论是吸引更多客源,还是促进品牌文创营销,都有显著效果。”文创巴士运营团队工作人员介绍,“文化的展示和宣传不是务虚,还需要一些独特的传播新载体和视觉符号,增添一些故事感。”于是,他们以市文旅集团开发的“Mr.Sun”孙悟空动漫形象为代入主体,将巴士精心打造成为一个全景式的文创展示空间,将西游文化符号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


明艳的色调、卡通的车型、丰富的文创……自然吸引了一众倾心于小众艺术的青年人群。而运营方还计划在玉女峰安置一个点位,使之营造出“云间有个小卖部”的清新浪漫之感。这种消费黏性也反作用于当地文创开发:今年以来,云台山景区以西游人物形象为核心,持续打造“花果山游礼”“茶小孙”“Mr.Sun”等文创潮玩品牌,开发文创产品400余款,在全市铺设销售文创点位20余处,营业额增幅70%。


“年轻人有着极其敏感的消费心理,同时也极易形成跟风心理。当一个与他们审美趣味、行事逻辑很是契合的新事物出现,自然意味着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和更强的情感链接。”业内人士解释,“可以看出,文创巴士的出现,文化输出意义大于经济收益意义。因为当消费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需求,年轻人的圈层化、社群化会给我们带来更多价值。”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朱芸玫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