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实施精准帮扶 向77名学生饭卡“无痕”充值


  (记者 赵阳  通讯员 王哈莉)9月22日,赣榆高级中学经济开发区校区的高三年级学生小王在食堂就餐时,一扫饭卡,他发现饭卡里面多了440元。看到信息的那一刻,这位自幼失去双亲的少年眼眶微微泛红。当天,该校有77名学生的饭卡里都收到了一笔特殊的就餐费用,这笔总额1.8万元的补助,以最安静的方式精准发放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手中。


  幼年时,小王的父亲因工地意外离世,母亲又不幸罹患脑干恶性肿瘤病逝,生活的重压曾让他一度陷入迷茫。此前,在食堂里,他畏畏缩缩,不敢点荤菜,而学校的暖心之举,恰似一束光,为他驱散了阴霾。


  没有公开的仪式,没有名单的公示,这份 “无痕帮扶” 既解了困境学生的燃眉之急,更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青春期学子的自尊心。“在平等、宽松的校园氛围里,受助学生无需直面‘被帮助’的标签,只需安心投入学习,这正是我校对 ‘立德树人’教育真谛的生动诠释与践行。”该校校长王飞介绍。


  与传统资助模式截然不同,该校创新构建的“无痕帮扶”机制,将帮扶的精准性与人文关怀提升到了新高度。该机制以“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双轨并行为核心,通过智能系统分析学生食堂消费数据,精准识别每餐消费水平显著偏低、可能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同时,该校在开学后同步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家庭,在与家长的促膝长谈中全面掌握真实经济状况。这种“线上数据筛查+线下人文印证”的双重验证模式,在确保帮扶精准性的同时,也避免了传统公示可能带来的“标签化”伤害。最终确定的77名受助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了饭卡充值。


  王飞表示:“教育的温度体现在细节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吃饱饭,更要让他们在校内挺直腰板。”“无痕帮扶”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全流程的隐私保护设计。从初筛到确定名单,所有环节均在极小范围内进行;补助发放直接通过饭卡充值实现,不举行任何形式的公开仪式;补助金额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分为440元、220元、110元三档,学校承诺将持续帮扶至学生高中毕业。这种帮扶模式有效消除了受助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在平等的校园氛围中安心学习。


  据了解,此次发放的补助仅是9月份的,在本学期的每个月,这77名学生的饭卡里都会收到补助。小王说:“这440元不仅能让我一个月在食堂吃得饱饱的,还能在校内超市买一些文具。”


  据介绍,在“无痕帮扶”的基础上,该校还构建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校内资助包括每学期24万元的助学金(资助96名贫困生)、5.1万元的奖学金(上学期发放135笔)以及寒假“暖心工程”家访慰问;同时积极拓展社会资源,获开发区城发集团资助35名学生。政府资助方面,上学期通过省平台资助352人,并为高三贫困毕业生争取多项升学资助。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