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 朱家贤 赵啸宇)运动场上跃动的身影、教室里明亮的护眼灯、丰富多彩的特色体育项目,正勾勒出我市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新图景。
日前,笔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全面推进“2·15专项行动”,并先行一步,继今年春季学期全市小学“每天1节体育课”之后,从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初中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促进广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运动场成为学生健康快乐主场
在新海实验中学体育课上,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地点都满是学生,他们正在欢乐地进行运动。“开学前,我校划分了各年级各班级的体育课场地,以便让学生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新海实验中学体卫艺处主任张涛告诉笔者,该校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其中4节体育课按照正常课程计划进行,还有一节课是一个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上课。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足球、篮球等比赛和其他体育锻炼,这样的“大课”也颇受学生青睐。该校还准备修缮足球场地,举办学校的足球联赛。
在新海初级中学开发区分校,新开设的游泳馆受到学生青睐。该校利用体育课等时间培训学生游泳技能,提高学生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该校学生在泳池中体验快乐,感悟生命的意义,家长和社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破解体育师资、运动场不足难题
针对师资短缺、场地不足、课程难排等问题,我市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实现突破。2024年以来,全市投入4942万元实施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增加体育设施设备等,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我市还加强补充和统筹,破解“师资瓶颈”。根据“每天1节体育课”教学要求,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2024-2025学年共招聘体育专业新教师156名,不断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刚需”。
结合学校撤并等实际,做好城乡、学校之间师资统筹,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科教师转任体育课,并加强培训。2024年以来,全市转任体育教师2000余名,开展体育专业培训6800余人次,进一步缓解师资短缺压力。
同时,我市还通过引进专业教练、购买第三方服务、师范院校派遣实习生等方式积极拓宽师资补充渠道。2024年以来,引进226名社会体育人员参与学校体育教学。
“一校一品”特色体育格局形成
我市各校积极发掘各校优秀经验做法,其中,海州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创新试点“走班制”体育课模式。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增设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特色项目,让学生从“被动上课”变为“主动选课”。
在技能达标方面,海州区推行“学生一人一项目”计划,要求每位学生不仅掌握2项现代运动技能,还需习得1项传统体育项目(如跳绳、踢毽),实现“传统与现代”技能双提升。
连云港市实验学校东河校区依托社团开设舞龙舞狮等特色项目。舞龙舞狮社团已发展至60余人,精彩的表演颇受校内外好评。
在灌南县,“校校有特色、班班有团队、人人有特长”的发展格局正在实现。该县教育局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作为“2·15专项行动”的亮点工程和长期任务来抓。
如今走进港城中小学,都能看到孩子们在运动场上活跃的身影,我市通过推进“2·15专项行动”,切实让孩子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我市还将持续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优化实施路径,全面高效推进实施“2·15专项行动”,全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优质环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运动快乐,掌握运动技能,促进体质健康,收获精彩人生。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