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明兴 通讯员 朱建仁 李丹 徐云邦)今年1至8月,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1037.1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310.8亿元,同比增长17.2%,出口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展现出较强的外贸韧性与增长动力。在这一成绩背后,一批本地企业正积极借助电商渠道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实现“双线发力”。特别是随着灌云首个综合服务跨境电商平台“云海通”的上线运营,本地产业带出海获得了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出海”破局之路。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生动实践。位于海州的连云港富司达钓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中高档休闲钓具研发与生产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顾金斌介绍,企业多年来始终注重产品创新,其飞钓线等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面对关税政策变化等外部挑战,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将研发重点放在中高端产品上,并大力拓展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今年以来,我们主动加大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推动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顾金斌表示,以往企业更多依赖外贸订单,欧美市场一度“供不应求”,因而忽视了电商渠道。但随着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企业开始主动对接电商,借助其贴近市场的优势,快速响应国内外客户需求,推动产品创新与品牌升级。今年1至8月,企业销售额和利润均实现约15%的增长,主要来自新市场的开拓和中高端产品线的发力。
同样借助电商实现内外销“双丰收”的,还有灌云县的双华藤柳编织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依托传统藤柳编织工艺,开发出家居装饰、时尚包袋、宠物用品等系列产品,不仅打入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电商平台也表现亮眼。合作社理事长樊祥萍介绍,目前他们主要通过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销售,上半年仅手工编织宠物窝一款产品就卖出三四万只。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也保持稳定增长,草编篮子、藤编推车等工艺品深受海外客户欢迎。“通过电商赋能,我们这项传统手工艺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樊祥萍说。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也为地域文化打造出一张新名片。近年来,在当地惠企政策支持下,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柳条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厂房超1000平方米,产品种类近百种,逐步从零售走向批发,并成功进驻阿里巴巴国际站。
在当前外贸形势下,我市企业积极探索新路径,而“云海通”平台的出现,更为企业在电商赛道寻求突破提供了帮助。该平台致力于赋能本地产业带,以数字营销和数字贸易为抓手,为主题服饰、宠物用品、穿戴甲、水晶等特色产业开辟了高效的出海通道。
今年前8个月,我市外贸出口额实现17.2%的增长,“支撑力”从何而来?市商务局外贸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得益于富司达、双华等众多企业主动谋变,以“电商+传统”双线并进的策略突围,通过数字贸易新通道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渠道拓展与模式创新中实现“内外兼修”,推动外贸发展迈向更高质量。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