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晨晨 通讯员 王兰舟)日前,我市正式启动青年社科学者“双百工程”,计划用3年遴选培育100名青年社科骨干,资助100项具有港城辨识度的学术研究成果。工程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牵头实施,涵盖人才培养、课题攻关、成果转化等全链条支持体系,标志着我市社科人才梯队建设迈入系统化、品牌化新阶段。
“青年学者是地方智库建设的生力军。”在刚刚举行的市青年社科学者“双百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市社科联主席商显福表示,当前区域竞争本质是人才与智力的竞争,“双百工程”旨在破解青年学者“成长周期长、成果转化难、服务地方渠道窄”等痛点,直面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质量智库的缺乏,通过“选苗、育苗、用苗”一体化机制,让青年智慧精准对接现实发展需求,并借此整体提升我市智库能力,打造特色智库品牌集群。
工程聚焦35岁以下,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青年学者,入选者将获得“一对一”导师指导、学术研修、项目资助等“组合式”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的市应用一般课题中将设立不少于20%的青年专项,鼓励青年学者积极申报市社科基金项目;对表现突出的将优先推荐进入省市相关社科类学会,并在重点课题申报、省市社科评奖等工作中优先推荐,形成“研究有动力、转化有激励、服务有价值”的良性循环。
工程鼓励青年学者从“真问题”中提炼研究方向,确保“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来,成果到实践中去”。“智库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真问题。我们不仅要资助‘写论文’,更要推动‘解难题’。”根据市社科联学会部提供的数据,在今年立项的社科应用研究项目中,青年学者承担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自筹课题共55项,总量较以往增幅很大。
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工程还特别鼓励青年学者探索前沿领域。在“工程”建设推进会上,市社科联就邀请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李启旺、北京清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AI元宇宙研究室主任柳春阳作“人工智能”主题辅导,最新立项的社科应用研究项目中,还包含20个左右与人工智能主题相关的研究方向。“青年学者思维活跃,对新技术、新趋势敏感度高。”市社科联学会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技术+社科”的交叉创新,正重塑传统智库研究范式。他们还依托市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筹),支持青年社科人才参与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专题知识库建设基础性工作,支持开展大模型训练和文生内容工作等。
“智库、专家以及专家库三者组合缺一不可。我们尤其要把专家库建设当作一项制度创新来认识和把握,通过政产学研整合、任务驱动、课题管理等手段,推动更多‘理论之思’与‘现实之问’有机对接,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市社科联主席商显福介绍,工程将进一步联合高校、社科机构、企业等建立青年社科学者人才库、成立青年社科学者导师团、开展青年专项学术活动等,让他们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为高水平建设社科强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