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戚跃潇 通讯员 孙鑫鑫)一盒小小的过期药,能带来怎样的社会治理变革?市检察院一份获评“全国优秀”的检察建议给出了答案:药店设立回收点,建立“群众—药店—专业机构”的规范化回收链条,推动全省相继开展过期药品回收专项行动,新增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位300余个。
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持续深化检察建议工作,将其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有2份检察建议获评全国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0余份入选省级优秀或专刊,“七巧板”社会治理工作获评全省十佳检察文化品牌,检察建议正从“纸面文书”跃升为“治理良方”。
“88.6%的家庭有盲目购药现象、94.3%的人群选择随意丢弃过期药品、过期药品危废垃圾销毁费用为6000元/吨,每个数字背后都是扎实取证、调查和层层把关。”承办检察官说。2023年,市检察院检察官在社区走访时发现,因缺乏规范的回收渠道,家庭过期药品常被随意丢弃,成为用药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隐形杀手”。
检察官随即深入全市药店、医院、社区及危废处理企业调研,多次征求市场监管部门意见,召集相关单位开展座谈,建议文本打磨十余稿。最终,该建议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约谈37家药店,设立63个“永不过时”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无害化处理过期药品8.6吨。这一建议也获评2023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的效应不止于此。从过期药品回收,到环卫工人作业安全、危废跨境倾倒、涉外法律服务等领域,一批社会治理“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2024年5月,东海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时,关注到案件背后环卫工人作业存在的系统性风险。经对近三年相关案件全面梳理,发现多数事故发生在机动车道作业或凌晨光线昏暗时段。“橙色身影”的安全谁来守护?该院随即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开展全县环卫工人作业安全专项整治,通过规范流程、加强机械配备、开展安全培训等措施,切实守护“城市美容师”的安全。该建议获评2024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现在由清洗一体化车辆将机动车道上的垃圾冲到马路两侧,我们再进行清扫,安全多了!”一名环卫工人欣慰地说。
近日,灌云县检察院联合人大代表,对该县某镇“房前屋后”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开展回访。在今年3月,灌云县某镇因河道存在大量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收到检察建议后,建立“村集体收益民生导向”机制,将村集体收益的30%投入人居环境整治。“房前屋后整洁多了,空气质量也更好了,我们住着更舒心了!”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检察建议的“刚性”力量。
从百姓急难愁盼里找方向,让检察建议写满民意。近两年,我市检察机关制发涉民生领域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占比34.7%,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检有所应”。“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贵在以检察‘小良方’助力社会问题‘大治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何建明表示。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