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田德洪,山东荣成人,1926年出生,1944年10月入党,1948年1月入伍,曾获二等功、三等功、抗美援朝军功章。退伍后,先后任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海区委书记、市级机关工委书记。
(庄婷婷 郑非凡 刘静 靳春强) 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落在老兵田德洪沟壑纵横的脸庞上,也照亮了桌上那些见证过他戎马生涯的军功章。老人缓缓抚过勋章上的纹路,目光却已越过窗外林立的高楼,飘向千里之外的山东荣成港山后村——那里珍藏着他少年的记忆,有村西大南河河滩上庄严的入党誓言,更有无数与战友并肩抗日的烽火岁月。
“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年一起送粮食、上战场的同志们好多都不在了。”田老轻声呢喃,那些镌刻在生命里的峥嵘往事,随着他的话语,如一幅浸染着血与火的画卷徐徐铺展。
胶东腹地的隐秘斗争
1926年3月,田德洪出生在荣成港山后村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因病离世,母亲独自撑起家庭重担。他本以为日子会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中延续,直到1939年日军占领荣成,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撕碎。
“那时候日伪军三天两头下乡扫荡,回来还逼着老百姓举小旗去村口欢迎。”田德洪回忆。更让他刻骨铭心的是日伪军在村里犯下的暴行,驻北港西的日伪军曾将外村十几人诬为抗日分子,斩首后将头颅挂在树上不准收尸。“老百姓吓得不敢种地,后来村里凑钱送到炮楼,才允许收尸,可人头一直挂着,最后听说被野狗叼走了。”
目睹同胞惨死、家园遭掠,1944年4月,18岁的田德洪秘密加入了村里的青年抗日救国会,开始了他的抗日生涯,不久后众人推举田德洪任会长。
担任会长后,田德洪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荣成4区中队筹集粮食。
区公安员于江找到他:“中队战士吃不饱,你想办法送些吃的到梁家村。”田德洪立刻发动会员,很快筹集到几十斤鸡蛋。送到中队驻地梁家村要经过日伪据点,带着鸡蛋容易暴露,他想到了村里妇女救国会会长。“大姐,跟我跑一趟吧,万一被查,就说给娘家送鸡蛋。”田德洪恳切相求,对方爽快答应。第二天清晨,两人各挎一篮鸡蛋,顺利将鸡蛋送到中队。“八路军胶东支队东海军分区荣成四中队”的收条,田德洪珍藏了许多年。此后,他又多次组织夜间送粮。
1944年麦收后,于江秘密住进支持抗日的富裕户张吉增家,逐个与青年救国会成员谈话。“德洪,你怕不怕牺牲?”于江的问题掷地有声。“只要能打鬼子,我不怕!”田德洪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他后来才知道,这是党组织的入党考察。同年10月某天,隔壁黄山口村的鞠维州悄悄找到他:“下午到村西大南河滩碰头。”那天,田德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火淬炼与生死见证
1948年1月,一纸调令,田德洪告别家乡,被选调到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成为一名正规军人。
同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在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惨烈战斗中,田德洪所在的60团伤亡惨重,他目睹了战友的牺牲。
当时部分阵地被突破,宣传股长正在村外空地上对战士们进行战场鼓动。“突然飞来一架敌军P51战斗机,对着下面就扫射,宣传股长被击中倒在了地上,当场牺牲了。”当晚,田德洪看到组织股长在油灯下撰写牺牲战友的履历,昏黄的灯光映照着沉痛的面容。
相隔仅一天,测绘员王昌年又倒在他的眼前。王昌年是田德洪无话不谈的挚友,田德洪含泪将他安葬在小屋旁,插上写有部队和姓名的木牌。后来部队途经无为县时,田德洪亲手将记载牺牲详情和安葬地点的字条交给王昌年的妻子。
从陆军到空军的转型
1949年8月,田德洪被选派到空军学习地勤技术,担任航空机械班班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田德洪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空8师中队机械长,负责接收和维护苏联援助的轰炸机。同年11月6日,空8师首次出击轰炸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这个美军重要情报基地对志愿军威胁极大。当天下午,9架轰炸机编队出击,田德洪所在大队的一架轰炸机也参与其中。志愿军炸毁了岛上90%以上的目标,一枚炸弹还精准命中了港口内的美军军舰。“后来听美军说,志愿军连军舰都能炸,厉害得很!”说起这段经历,田德洪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常年的战场奔波和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逐渐吃不消,1957年底,田德洪因身体不适申请转业。1958年6月,田德洪来到连云港工作。
如今,田德洪已是百岁老人,听力虽有所下降,但回忆起烽火岁月,每一个细节仍清晰如昨。他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枚军功章,那是他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见证,抽屉里的泛黄信纸,记录着对战友的永恒思念。
从胶东少年到革命战士,从志愿军机械长到地方干部,田德洪的人生轨迹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紧密相连。他见证了战友的牺牲,亲历了历史的巨变,始终以平凡而坚定的姿态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