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锐冰 杨华 孙航)昨日,笔者从“勇挑大梁冲刺决胜”系列新闻发布暨集中采访活动灌云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灌云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产业转型,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工业经济动能强劲,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20%,工业用电量增速领跑,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2%,居民收入增速跃居全市前列,高质量发展基石日益牢固,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县域图景全面展开。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
现代体系加速构建
发展是硬道理,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灌云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81.6亿元稳健增长至2024年的491.7亿元。核心指标增势强劲: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0.4%和11.8%;工业用电量年均增幅32%,今年上半年更是逆势猛增84.4%,彰显出工业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强大韧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2%。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今年上半年增速跃居全市首位。连续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转型升级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灌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核心战略。临港产业区近万亩土地在化工企业关闭退出后得以腾退,为新发展腾出宝贵空间。省级灌云化工园区成功升格,嘉澳生物航煤、碱业公司搬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从“小化工围海”到“大产业开篇”的历史性跨越。省级海洋经济开发区的获批,为向海发展奠定了平台基础。
如今,一个以石化新材料为核心,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食品、纺织(木材加工)和港口物流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型。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模式全面铺开,一批超50亿元重大项目落地建设,镇街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共同提升了全县工业经济的能级和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高效农业特色彰显,灌云豆丹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食用菌参与太空育种,紫苏、芦蒿等特色品牌声名远播。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涌现,县域商业设施焕新,主题服饰产业园入选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速领跑全省,“两新”政策催化消费新场景,服务业占比提升至53%,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开放动能持续迸发
发展环境优化提质
面朝大海,敞开怀抱。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加快建设,进口原木监管场地通过国家验收,液体泊位、散货码头基本建成,海河联运网络畅通南北经济循环。临港配套日益完善,智慧管理平台、公共管廊、中水回用等项目投用,提升了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花果山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为灌云插上“腾飞之翼”。开放孕育特色产业,主题服饰跨境出海成为富民新渠道。嘉澳生物航煤拿下全国首张出口“白名单”,标志着产品竞争力达到国际水准。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灌云大力推广“综合查一次”改革,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容缺审批、帮办代办等模式,推动审批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并在重点园区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首创基层“智慧印章”系统,极大便利了企业和群众。
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营的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有力助推了基层依法行政。创新载体建设成果丰硕,云海高新技术产业园、江阴科创飞地等平台落地,46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市瞪羚企业脱颖而出,省科学技术奖取得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海陆空铁河”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初步成型。花果山机场、高铁站投入使用,港口功能持续完善,G204、233等多条国省道完成改扩建,连淮、连宿高速加快建设,年底通车在即,区位优势得到历史性提升。
民生福祉殷实温暖
幸福底色更加亮丽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灌云坚持将有限财力更多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云湖实小、伊西九年制等一批新学校建成投用,新区高中加快建设,高考本一达线人数突破千人大关,“清北”录取实现历史性突破。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医保参保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健全,县妇幼保健院即将投用。
就业帮扶精准深入,开展留守妇女技能培训,推动“家门口就业”。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万人。
城市更新加快实施,新建8个口袋公园,新增249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增城市绿地56.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1%,PM2.5浓度较“十三五”末下降10.5%,国省考断面水质连续五年稳定达标优Ⅲ。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建成大量农村生态河道,生活污水治理率大幅提升,完成改厕11.8万户,提档升级农村公路超千公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至109.2万元,增幅达85.1%,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