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 通讯员 于升涛 张国梁)国际枢纽海港的运转情况,是观察外贸韧性的最佳窗口。连云港引航站8月的工作成绩单证明,当外部世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经济的航船依然稳健前行。8月份,连云港引航站引航船舶861艘次,继7月创造802艘次纪录后,再次刷新单月引航生产纪录。与此同时,还实现单月安全引领40万吨级超大型散货船10艘次、徐圩港区引航量157艘次、赣榆港区船舶出港吃水深度14米,分别打破各自领域的引航生产纪录。
8月,持续高温闷热天气下,船舶甲板温度时常飙升至50℃以上,引航员在毫无遮挡的驾驶台外侧指挥作业,承受着体力的极限消耗和高温的严峻“烤”验。更为棘手的是,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时常打乱既定的航行计划,对船舶引航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为此,连云港引航站加强与海事、气象部门的精准联动,精细化研判每一个可作业的“天气窗口”。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条件允许,引航员们便即刻出发,确保恶劣天气下引航服务“不断线”、安全标准“不降低”。
四破纪录的硬核底气,来自精准的服务和成熟的技术保障。翻开8月份引航值班日志,“远穗海”“远见海”“远识海”“明志”“大连矿石”轮赫然在列。这5艘“巨无霸”最大吃水达23.05米,并实现了夜航。面对航槽窄、潮窗短、横流急“三大难关”,连云港引航站充分发挥智慧引航技术优势,提前派遣高级引航员带领团队开展数次模拟推演,在引航中实施“分段控速+拖轮伴航”组合战术,厘米级靠泊、零误差靠岸,有力保障了国家供应链畅通以及港口生产上量。
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连云港引航站软实力的体现。广大引航员主动提高站位,将自身工作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针对徐圩港区大型油轮、液化气船等密集到港的情况——此类船舶船期价值高昂,每多等待一天,企业便需承担巨额滞期费,连云港引航站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对重点物资、应急保障船舶实行“优先引航、重点保障”,通过优化引航流程、压缩各环节衔接时间,显著提升船舶周转效率。
此外,8月黄海开渔,海上交通流密度急剧增大,渔船动态多变。面对复杂的通航环境,引航员们充分利用雷达、AIS等导航设备,通过VHF高频与过往船舶保持有效沟通,同时加强与渔政、海事部门的协调联动,共同维护水上交通秩序。
“8月,多名引航员外出参加学习培训,站里克服人手紧张等不利因素,圆满保障港航安全和生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连云港引航站副站长李庚介绍,接下来,广大引航员将不断提升引航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我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周金林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