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绿茵场外的“隐形守护者”


(魏吉珂)9月6日19:30,苏超联赛第十一轮战幕拉开,连云港队作为客队对战无锡队。足球赛事,不仅是技战术的较量,更是体能和意志的比拼。在东盐河路旁的运动训练中心,康复医院的治疗室里,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内,一群幕后的科学守护者正默默耕耘。他们用数据驱动训练,用专业守护健康,用科学支撑梦想,他们是球员们的体能引擎,是看不见的守护者,是运动健康的筑梦人。


赛场之外的“体能引擎”


  

上午9点,Star运动训练中心里,各种器械的碰撞声与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力量区内,几名学员正在教练指导下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汗水早已浸透他们的运动衫。

  “目前,我们正在为苏超连云港队进行赛季中的体能维持与提升训练。”场馆负责人苏星注视着训练场,眼神专注。

  训练场一侧,一套数字化运动力学测试系统正在采集学员们的各项数据。“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苏星笑道,“通过大量数据采集和个性化训练模型,我们能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场地上,18岁的小成正在进行爆发力训练。他在一套进口C2风阻设备上奋力冲刺,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他的速度和功率输出。“之前我的冲刺能力总是差一些,经过这里的针对性训练,现在场上突破能力明显提高了。”小成告诉记者,他每周都会来这里训练三次。

  说着,苏星邀请记者站上测试系统,分别完成深蹲跳与直腿叉腰向下深蹲跳动作测试,不仅测得纵跳高度、反应力量指数等一般指标,还获得了向心平均力、向心峰值力、单位体重最大力量、相对最大力量等力学指标和蹬伸冲量等冲量指标。之后,苏星结合记者的测试数据与平时的运动项目,针对性地安排了左右侧蹬腿跳、前后小跳等针对性训练。

  苏超联赛作为我省最高水平的业余足球赛事,对球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职业球员有休赛期,但苏超球员大多是业余时间训练和比赛,体能恢复更为关键。”苏星说,他们的训练组合着重于敏捷、冲刺速度和功能性力量的综合提升,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破自我。

  训练中心墙上醒目地写着他们的价值观:尊重、热爱、脚踏实地、保持进步。如今,这里70%的会员是专业运动员,30%是普通市民。“我们最终目标是帮助更多人热爱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苏星说。


看不见的“守护者”


  

​同一日上午,临近中午时分,记者来到长寿康复医院,见到了刚为一位患者做完治疗的康复治疗师刘洋,他也是该院院长。这两天,他和团队成员随时保持着与连云港队球员的沟通,确保连云港队的球员在赛前有一个最佳的身体状态。

  “很多人只看到赛场上的精彩射门,却没注意到那些随时待命的康复师。”刘洋边说边整理着他的康复器械包,里面装满了各种型号的绷带、肌肉贴和一瓶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冷喷。

  刘洋告诉记者,康复治疗师的工作远不止处理突发伤病那么简单。“赛前的损伤预防,比赛后对运动员运动能力和体能的恢复提升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处理,都在我们的工作范畴。”

  “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需要严格把握温度、距离和移动频率。过冷容易造成肌肉损伤,温度不够则效果大打折扣。”他拿起那瓶冷喷解释道。

  谈话间,刘洋接到一个电话,是连云港队的一名球员,对方询问康复训练计划是否要进行调整。刘洋详细询问了症状后,约定下午为他做详细检查。

  “苏超虽然是业余联赛,但球员们同样付出了巨大努力。”刘洋说,他的团队需要确保球员们以最佳状态出现在赛场上,尤其是在连续作战的情况下,恢复变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训练中,刘洋和他的团队一直与连云港队的队员保持联系,经常陪同队员出现在训练场,不时地为球员做检查。“只是轻微扭伤,不影响上场。”他边说边为球员贴上运动绷带,“这会给你一些支撑,但比赛时还是要小心。”


运动处方让健康“动”起来


  位于市全民健身中心的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则是另一种景象。这里没有激烈的对抗和高强度的训练,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体质、运动监测设备和科学的医疗健身指导。

  市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运动处方师孔祥颖正在为一位中年男子讲解运动处方。“您膝关节不适的问题,需要通过特定的功能康复训练来改善,我为您设计了几个动作,请跟着我们的教练学习。”

  不同于医院里常见的药物处方,运动处方更像是为个人定制的健身指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运动处方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健康需求和运动能力来制定。”孔医生说。

  墙上的一张海报解释了“体卫融合”的理念:将体育运动与医疗卫生相结合,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和治疗疾病。

  “我一直有膝盖痛的毛病,医生建议来试试运动处方。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和运动指导,不仅疼痛减轻了,整个人都精神多了。”一位刚拿到运动处方的市民告诉记者。

  对于苏超球员而言,运动处方同样重要。“运动员也会有各种劳损和伤病,我们通过运动处方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动作模式和运动控制,预防伤病提高运动表现,促进损伤后的康复。”孔医生说。

  下午4点,中心迎来了一批放学后的青少年。他们在教练指导下进行着各种基础训练。“科学运动习惯要从娃娃抓起。”一位处方师说,“我们不仅要服务运动员,更要帮助群众享受健康有活力的生活。”

  体能训练、运动康复,再到科学健身指导,这群幕后工作者构筑了一条完整的运动健康链条。他们让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绽放,让普通市民通过科学运动获得健康。在这条链条上,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一环,为城市的荣誉和市民的健康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和热情。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