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迅 通讯员 邢晓旭)近日,在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事故浆液罐浆液整治改造现场,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电力工程锅炉专职王川正与该项目团队一起,在吊装现场进一步细化起吊方案和转运路线。烈日炙烤着裸露的作业面,缓存罐在缓缓移动,汗珠顺着王川的脸颊滚落,工作服上不小心还会沾上泥土和油污。
这样与高温“较量”的日子,是王川迎峰度夏期间的工作日常。在今年盛夏的检修任务中,脱硫系统吸收塔的“硬仗”,让他对高温下的坚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今年夏季,2号机组迎来为期3天的临停检修,脱硫系统吸收塔收集碗裂纹缺陷成了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尽管提前采取了冷却措施,塔内温度仍像个密不透风的桑拿房,湿热的空气裹着脱硫浆液的刺鼻气味,让人喘不上气。
在现场准备工作完成时,王川工作服后背已经晕出深色的汗迹。他蹲在脱硫系统收集碗上一寸寸排查,藏在焊缝的褶皱里,稍不留意就会错过。“这里有个细长的缝,得补。”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塔内有些发闷。
10个小时过去,当最后一处焊补完成,他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塔内的水汽。“应修必修,修必修好”,这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此刻就写在他湿透的工作服上。
这不是王川第一次在深夜“救火”。7月的一天夜晚,运行值班人员的电话打破了值班室的宁静,王川得知工业水池补水门故障,水池水位正持续降低。王川心里咯噔一下——这水池关联着集控室中央空调,一旦水位跌破警戒线,电子间、开关室的温度就会失控,高温可能引发相关区域重要设备超温。
到了水池边,王川借着灯光,看清了症结:补水门阀杆与阀板断裂,阀门彻底“罢工”。“不能等,越等越危险。”他当即拍板,决定从相邻水池铺临时管路补水。可这活儿急不得,120米的塑料软管要穿过厂区的通道,每一段都得衔接紧密,不然水压不够。他喊来化学专业的值班人员等相关人员,5个人在黑夜里分工,有的扛管子,有的接接口,有的找潜水泵。那潜水泵近20公斤,2个人抬着才稳当,接临时电源时,王川表面镇定,心里暗自紧张:“快,再快点。”
次日凌晨1时40分,当第一股清水顺着临时管路流进工业水池时,缺水情况得以有效缓解。历经4个小时,众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在迎峰度夏的日子里,王川就像机组的一颗“螺丝钉”,紧紧铆在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在40℃的吸收塔里、在深夜的工业水池边、在烈日下的管路上,一次次用专业和坚守,守护着设备的平稳运行。这或许就是电力人最朴素的模样:把每一次检修都做到极致,把每一次应急都扛在肩上,在高温与夜色里,托举起万家灯火的明亮。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