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老旧资源变“数字新工厂”


(武娜 吴成瑶 李丹)在云台农场的多功能直播间里,两名主播正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苏垦15度鲜”鲜香大米。镜头前,电饭煲里咕嘟咕嘟煮着晶莹剔透的大米,袅袅升腾的蒸汽中散发着阵阵米香。主播叶倩雯一边用饭勺轻轻翻动,一边向观众解说:“大家看,我们这款大米粒粒饱满,煮出来的饭油润透亮,米香特别浓郁。”


  1台空调,1张展示桌,4盏补光灯,3台电脑和二手电视机构成了农场多功能直播间,笔者在现场看到,电视机的屏幕上正同步显示着直播画面,主播叶倩雯的面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与叶倩雯脸上的轻松从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对不久前那段“蒸笼”般直播日子的深刻记忆。提起之前的直播间,叶倩雯告诉笔者:“之前就是个‘大温室’,太阳一出来,玻璃顶棚一晒,室内温度就蹿到三十八九度,不一会后背就湿漉漉的。一场直播下来,妆花了,衣服湿了,说话都没力气。”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了指现在身处的这个宽敞明亮却非常凉爽的空间说:“你看现在,多舒服!”


  连日来,云台农场的电商直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持续的高温天气却给直播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针对这一痛点,云台农场通过资源整合、设备改装升级和错峰运营,打造高效、节能的“清凉直播间”,将老旧资产改造成“数字工厂”,让老旧资源焕发新活力。


  “我们将农场闲置多年的电视台旧址进行智能化改造,将旧电视搬入直播间,作为实时监控和直播画面显示屏,淘汰的灯具加上遮光罩成了直播间的补光灯,实现‘变废为宝’,减少设备购置成本,提升资源利用率。如今经过升级,旧址变成了‘直播、 广播’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工厂’。”直播小组运营人员陈鹏说。同时,云台农场通过错峰安排直播与广播时间,既避免了设备空置,又提高了场地使用效率,实现不同功能衔接。


  经过一番努力,让老电视台里“长”出“数字新工厂”。舒适的直播环境、专业化的声光设备为直播提供稳定技术支持,不仅让直播团队摆脱了高温的困扰,更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显著降低。


  “老旧资源再利用让闲置场地‘重获新生’,是农场党委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云台农场党委书记王信学说,“‘数字工厂’的改造成功,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更探索出了一条传统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农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让更多沉睡资源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