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无人机成了种田“主力”


(孙晨晨 张南宁 徐伟)连日来,赣榆区城西镇高庄村的高标准水稻田里,无人机伴着旋翼轰鸣穿梭田间,种植户通过手机调整参数,将雾化肥料均匀洒向稻株,为水稻披上一层“铠甲”。眼下,该镇3.4万亩水稻进入拔节孕穗关键期,科技赋能的田间管理正为秋粮丰收注入强劲动力。


  “庄稼好不好,三分种,七分管。”作为水稻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拔节孕穗期的管理直接关系收成。为确保水稻高产优质,当地种植户们纷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还提升了水稻品质。与此同时,无人机喷洒作业成为田间新标配。


  “一台无人机一次能装80斤药液或肥料,2小时就能完成500亩稻田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正在用无人机作业的农户说。农户们还通过监测土壤墒情,精准实施“烤田”与补水,为水稻营造最佳生长环境。科技让农活变得省心又高效。


  “你看这稻穗,都开始冒头了!今年的长势比去年同期好太多,雨水、温度也都给劲儿,产量肯定比去年高。”该镇水稻种植户朱孔民笑着说。朱孔民承包了1200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和小麦。作为一名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农民,朱孔民对水稻管理颇有心得:“现在正是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时候,植株长得快,幼穗也开始分化发育,这时候特别需要水肥,但抗逆性又弱。”朱孔民介绍,眼下稻田得保持浅水层,否则会直接影响幼穗发育。为了让水稻更抗倒伏,村民们还特意增施了高氮肥,确保植株健壮生长。


  据了解,今年城西镇水稻种植面积约3.4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超八成,达3万亩左右,主要种植常优粳10号、甬优6711、甬优4949、南梗6718等品种。得益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精细化管理,目前水稻苗情好于常年。


  近年来,赣榆区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水稻种植模式,以精细化管理守护粮食生产。今年水稻田间管理期间,通过强化统防统治、高效水肥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