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双星”闪耀的赣榆密码


(孙晨晨 宋祥)青口镇黄海东路的德华商务大厦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建设这座城市新地标;在柘汪工业园区,钢铁与石化项目的轰鸣声奏响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强音。

  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市域强。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步入“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竞争新时代,镇域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和底座作用愈发凸显。

  8月16日,壹城经济咨询中心(壹城智库)在“中国县域/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系列榜单,赣榆区青口镇与柘汪镇上榜“2025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

  两个多月前,6月5日,“2025镇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重磅揭晓了“2025镇域经济全国500强”,赣榆区柘汪镇和青口镇位列其中。

  这两颗黄海之滨的明珠,以各自鲜明的发展特色闪耀榜单,其背后的成长密码,正藏在产业升级的突破、治理创新的实践与特色路径的探索中。


产业立镇

特色发展铸就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赣榆区上下咬定目标、聚力攻坚,持续推进“10+1”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加快石化新材料、钢铁冶金、新能源、粮油食品、海洋经济等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积极培育外贸企业,定期会商企业难题,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上半年,赣榆预计完成工业投资1155亿元,同比增长15.8%。

  柘汪工业园区通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合力构建钢铁、石化、化工新材料等优质项目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突飞猛进。2024年,该镇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8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持续攀升。

  在镔鑫钢铁集团的轧钢生产项目现场,庞大的车间内,几十台行吊穿梭忙碌,钢筋输出口800多摄氏度的高温热浪扑面而来,尽显生产活力。柘汪镇以镔鑫钢铁为核心龙头,着力培育“链主型+补链型”产业集群,围绕特种钢、合金钢、高性能结构钢等方向,精准引进一批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项目,不断完善钢铁产业链条。

  在石化产业方面,江苏华电赣榆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华星燃气LPG(液化石油气)库区项目、荷润化工“可持续航空燃料”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这些项目不仅为区域石化产业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与原料支撑,更推动产业向清洁能源、绿色低碳方向升级,强化了柘汪在区域石化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相比之下,青口镇走出了一条“城市经济”的特色发展道路。青口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德华商务大厦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未来将打造成全区高端商务中心和金融发展中心。2024年,青口镇新增“四上”企业(大个体)50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1亿元,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


治理创新

发展环境的“软支撑”


在硬实力背后,两镇都在竞速“软支撑”的升级。

  柘汪镇的“项目全周期服务”已成金字招牌。江苏华电赣榆LNG接收站项目推进过程中,在镇政府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的协调下,成功破解了用海审批的难题。连云港荷润化工“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在镇政府与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的联合帮扶指导下,顺利通过试生产方案评审,政企同心让项目推进一路顺畅。“‘一项目一专班’的服务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连云港荷润化工行政总监刘晓东感慨。

  为加速项目落地提速,柘汪镇构建“专班推进+难题会办+要素调度”全流程体系,针对“两高”认定、环评审批等堵点主动对接上级部门,确保项目如期开工、顺利达产,推动营商环境从“政策护航”向“生态优化”跃升。

“从家走来5分钟,每月都来这儿理发,还能陪孙子玩。”67岁的郑霞在文化社区丽景微社区党群服务站里,一边享受免费理发,一边夸着社区贴心。这个400多平方米的服务站,阅览区、儿童游玩区等功能齐全,成了居民常来的“好去处”。

这样的便利,源于青口镇在城市治理上的巧思。针对“小马拉大车”的难题,该镇划分75个“微社区”、256个网格,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54个,让平均社区管理人口从6450人减至2600人,服务更精准。同时搭建15分钟服务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特色路径

临港发展的“新方案”


柘汪与青口,同临蔚蓝海岸,却循着差异化的临港路径,各自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在并行中绽放别样光彩。

  柘汪镇紧扣港口这一核心枢纽,依托11.8公里绵长海岸线,将临港优势转化为临港产业动能。对于石化、钢铁这类依赖大宗原料的产业而言,港口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跳板”——原料经海运直达港口后,可实现“卸船即进厂”的高效衔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与损耗,而成品也能借港口快速外运。因此,柘汪镇聚焦石化、钢铁两大产业,以链聚企、以企强链,不断吸引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逐步构建起以能源和钢铁为核心的临港产业集群,让港口成为撬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支点。


图为渔船停靠在赣榆区青口中心渔港 。(记者 张泽瑞 通讯员 司伟 摄影报道) 


  青口镇拥有7.5公里海岸线,更有一座国家级中心渔港——青口中心渔港。但这里的发展不局限于港的运输功能,而是深耕渔港经济这片蓝海。依托渔港30万吨的年吞吐量优势,青口镇巧妙串联起冷链物流、水产加工等产业链条,让渔港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强大引擎。

  大盘村便是青口镇渔港经济的生动缩影。作为牡蛎加工的重点区域,全村60%的农户投身于牡蛎收购、加工、销售产业链中。该村建成的4000余平方米牡蛎电商孵化基地,每年可加工牡蛎1万多吨,为村集体带来2000余万元的产值增量。“如今的大盘村,家家搞电商,户户会直播,一条完整的牡蛎深加工销售产业链已然成型,全国各地的网友都能尝到我们村的新鲜牡蛎了。”大盘村党总支书记祁大洋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镇域是发展的底座,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双星”闪耀的赣榆,将继续抓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激活镇域经济,把经济发展的“任务单”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