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宝)陶明君是一级美术师,连云港大家书画院院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早年学医出身,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曾在连云港市机关医院做中医师。他童年开始学习书画,最早从米字格、九宫格描红开始,临摹古代优秀碑帖,也临摹《芥子园画谱》、“四王”“四僧”等画册,把临摹的作品贴在书桌上、床头前,自我欣赏。中学时期,正值学工学农活动频繁,学业受影响,他整日画画写字,后来又迷上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及书画理论,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上中医学院及毕业以后。
1990年,29岁那年,陶明君心底种下的艺术种子疯狂生长,不可阻挡。于是他毅然弃医从艺,放弃已工作多年且条件优厚的机关医院中医师职位,改行调入刚刚组建的市书画院,成为一名专业书画家。
陶明君追求艺术轨迹的几个重要节点都与大海息息相关。他老家是江苏盐城新滩盐场的海边盐滩,出生于浙江台州三门渔岛,成长于江苏连云港的山海间。没有海,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陶明君。
医者丹心转墨缘
一颗爱海的心,让陶明君在艺术上永不满足,飞越高山向大海,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2019年夏,陶明君接到湖南出版社电话,通知他的中国画论、中国书论、中国印论三部辞典将再次修订,打造为艺术院校本硕博论文参考教材。这三部辞典的重新精心出版,标志着陶明君成为国内唯一系统编纂出版中国画论、书论、印论三部辞典的学者。
上大学时,陶明君学的是中医,可他心系绘画。他拜著名美术史论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林树中教授学习中国美术史论。1989年底,林树中、王崇人两位教授主编《美术辞林·中国绘画卷》,这是国内无人涉足的领域。陶明君应林树中先生要求,试写了中国画论辞目,并搜集整理了从春秋战国至现当代画论著作中的名段名句,积累词条近2000条。后因种种原因,林教授主编的专著未能出版。陶明君没有放弃。他深知古人画论影响深远,而当代缺乏系统整理。若将其编纂成辞典,意义重大而深远。他将自己写作的部分内容扩充至一百余万字,于1991年春寄给湖南出版社,很快被列入出版选题计划。
陶明君将“三论”视为终身大事,源于一次日本文化交流。1992年元月下旬,他作为文化部中国艺术家代表团成员,应日方邀请参加第十一届“大中国展”。展览期间,他带着《中国画论辞典》初稿与日本学者交流。目睹中国国画在日本受到极高重视,研究深度令人惊叹,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中国本土,陶明君深受触动。他深感不能让国粹在当代流失,决心行动起来,发扬光大,抢救国粹。当时,他立下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梦想:用十年时间,编著一套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画论、书论、印论辞典,使中国这个拥有两千年以上、延续不断的书画印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世界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
中国历代书画印论著作浩如烟海、恢宏深邃,将其收集、整理、研究并编纂成辞典,工程艰巨。半年后,从东瀛归来,陶明君立即投入《中国画论辞典》的重新编撰修改。经筛选、合并、淘汰,最终收录1300余条。辞典由林树中教授作序,著名美术史论家、南京师范大学陈传席教授审定书稿,湖南出版社出版。
蹈海寻珠十春秋
大海,有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陶明君开始收集整理中国书论、印论资料。他奔波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查阅复印资料,写满词条的卡片达数万张。手磨出血泡,贴上创可贴,戴上手套继续写。1997年,他积累书论词目近3000条。1998年,编纂计划和样稿寄给湖南美术出版社,很快被列入1999年出版选题计划。他遴选初稿5000余条,后精选完成3000余条词条,打印成稿。1999年底,将百万余字的书论文稿交付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10月,《中国书论辞典》出版发行。著名艺术史论家、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陈振濂教授作序,盛赞其“开辟了一条过去我们不太关注的研究通道”。
大海磅礴,海浪拍击声,是动人的生命乐章。陶明君又瞄准《中国印论辞典》,发起“攻击”。他深知小小印章在书画上的点睛之力。他珍藏名家印章,潜心写作。2000年上半年,一鼓作气写出30余万字文稿,配印章3000余方,交西泠印社出版社。后因出版社人事调整,出版搁置。陶明君用整整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画论、书论、印论三部辞典,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浪淘风簸见真章
面朝大海,浪花千里。此次出版社重新打造“三论”三部曲,提升了陶明君的人生境界,拓宽了其艺术视野。他以殉道者的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要捧出更厚重的三部著作。系统集成、全面荟萃的工作,因其艰苦性、严肃性和科学性,往往令人望而却步。陶明君探究两千多年的历代书画印理论时,坚持思考史的纵向性与论的横向性并重,更添艰辛。
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底,整整一年,陶明君在“三步斋”画室闭门谢客,回避应酬,专心研究与写作。两间工作室堆满斥资20余万元购来的各种书籍。他如苦行僧般,每日浸泡在千余部古籍中十几个小时,三餐常以方便面果腹。在短短时间内,《中国画论辞典》从初版30余万字增订至近200万字,《中国书论辞典》从80余万字增订至近200万字,《中国印论辞典》从30余万字增订至100万字。增订工作异常艰难,常遇重复需删除。总撰完成后,精力精神几近崩溃。紧接着的三年疫情,出版社杳无音讯,他忙于《西藏组画》《域外彩墨系列》创作。2023年初,联系出版社后,要求将500余万字原稿删减至300余万字。他动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美国德克萨斯奥斯汀大学艺术史论专业的女儿,共同删减近200万字,最终将文稿交付出版社。
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陶明君历经身心磨砺,用人生宝贵的三十年光阴,终于完成了毕生梦想。
“三论”惠泽无数专业与业余艺术爱好者。陶明君自身亦受益匪浅,在撰写过程中,其意志、审美与创作均获大幅提升。中国画论中“空白即画”的理念深刻影响其彩墨山水画。创作“山海连云”系列时,他始终围绕“山海相连”的故乡记忆,山间点缀夹叶树与松林,高处平台隐现黛瓦白墙村舍,既写实又超脱,成就“面朝大海”的天然诗性。
爱大海,爱它的美丽壮观,爱它的博大与深邃。陶明君的心灵被大海激荡着。他以艺术表现大海,蘸着海水的咸腥味书写“三论”,成就了人生不凡的华章。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