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陈秀云 王孟智用知识铺就希望之路


记者杨锐冰  张晶晶/文  樊晓姝/图这个夏季,灌南县李集镇的两位女孩逆境求学的故事给了人们许多感动。

毕业于灌南高级中学的陈秀云,今年以592分考取南京工业大学法学专业。她的父亲今年已经53岁,遭遇三次车祸,三年前又患上了脑梗,仍为了一儿一女在打零工维持生计;毕业于灌南惠泽高级中学的王孟智,今年以582分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爷爷患有肺气肿,奶奶脑部有肿瘤,母亲精神有问题,弟弟即将读高二,一家六口的生计仅靠父亲在外做油漆工维持。

两个女孩的眼神,都有着超越年龄的坚定:“想早点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两段浸透汗水的青春,是“知识改变命运”最生动的注脚。

脑梗父亲打零工撑起全家

陈秀云592分圆梦南工大

在灌南县李集镇佑东村,陈秀云家的小院掩映在一片绿意里。陈秀云是一个拥有自来卷头发、皮肤健康黝黑的姑娘。刘海下,那双眼睛格外明亮。

生活的重担,对这个低保户家庭而言,来得格外早。10岁时,来自云南的母亲离开了这个家。而父亲的身体状况,则是陈秀云心头沉甸甸的牵挂。

“爸爸不容易。”提起父亲,陈秀云的声音轻了下来,“3年前得过脑梗,脚也因为车祸落下了点毛病,去年在村里厂子干活,又被铲车压到,腿粉碎性骨折……”她顿了顿,眉头微蹙,“现在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干不了重活。”幸好,工厂老板心善,让父亲做些打扫卫生的轻省活儿,每月能有2000元收入。“亲戚们也常来搭把手,帮衬着,是咱家的‘暖心后盾’。作为低保家庭学生,学校为我们减免了学费,减轻了不少负担。”说到这,她眼里满是感激。

今年高考,陈秀云考取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法学专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总分592分———地理89分、生物90分让她比较满意,数学更是考了100分,班级排名稳居第二。

高考结束的这个暑假,陈秀云没让自己闲下来。她成了当地一家教育机构的“小老师”。“周末一对一教初二物理,周一到周五再给几个孩子补习英语,”她笑着说,阳光洒在脸上,映衬着麦田般的质朴,“这样挺好的,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赚点大学学费,一举两得。”

谈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陈秀云的眼睛亮晶晶的,话语间充满期待:“法学感觉不太适合我,我更喜欢理科。”她坦诚地说,“开学后得加把劲,争取转专业,去学机器人或者大数据相关专业。”

对于更长远的未来,她思路清晰:“毕业了,如果转专业顺利,就继续考研深造,或者考公务员也行。虽然具体做什么还没完全定下,但‘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理儿,我信!”

父亲做小工扛起六口之家

王孟智想靠知识改变家庭命运

灌南县李集镇朱圩社区,一栋朴素的二层小楼静静矗立。墙面虽无华丽装饰,屋内却收拾得窗明几净。这里是王孟智的家,一个承载着六口人希望与重担的地方。

“这房子,是家里老房拆迁后,家人咬牙添了4万块钱才盖起来的。”王孟智环顾着这个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的家,轻声说。

一家六口人,生活的重担几乎全压在父亲一人肩上。“爸爸是油漆工,常年在外奔波,‘哪里有活,就往哪里跑’。”王孟智回忆。父亲一年3万元到4万元的微薄收入,是这个大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

那双布满星星点点油漆斑驳的手,在王孟智眼中,是无声的鞭策。“爸爸总说,家里没几个识字的,‘学习全靠自己,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他要求严格,但我知道,他是怕我走弯路。”提起父亲,她的声音里充满了理解和力量。

然而,家庭的重担远不止于此。母亲受癫痫困扰,无法劳作;74岁的爷爷饱受肺气肿折磨,每次都要住院治疗,20天前才刚出院;奶奶的情况更让人揪心———40多岁时脑部长了血管瘤,因手术风险过大未能摘除,如今每晚疼痛难忍,辗转反侧,仅靠着每年9384元的残疾补贴和新农合医保艰难支撑。

王孟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900度的镜片后,藏着她不服输的倔强。

2015年,上三年级的王孟智因为遗传性视力问题,根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数学只考了6分,成了同学嘲笑的对象。”那段日子,成了她心底的阴影,“总觉得抬不起头,放学就躲在家里哭。”转机出现在四年级。戴上眼镜的那一刻,清晰的世界和板书仿佛为她“开了窍”,成绩从此一路飙升。

“戴上眼镜后,我像变了个人。”王孟智说。课堂上的她全神贯注,课后所有时间都扑在学习上,手机、电视与她“绝缘”。专注和刻苦,让她在小学毕业时以灌南县李集中心小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灌南县百年树人实验学校,并获得了学费全免的荣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父母脸上露出那样骄傲的笑容。”中考时,她更是以743分的高分,顺利进入灌南县惠泽高级中学。

高中三年,是王孟智与时间赛跑的三年。“学校是封闭管理,周日只放4小时回来洗洗澡,两周才放一天假。”她的生活规律得像钟摆:清晨6时15分踏入教室,晚上10时30分才离开。“班级里特别‘卷’,大家都在拼命学,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天清晨的操场、深夜的宿舍,总能看到她埋头苦读的身影。

今年高考,她以582分的理科总分被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王孟智的心情是复杂的。“开心,也有一点遗憾。”她原本梦想学习中医,但因分数距离中医专业投档线(590分)差了8分而滑档,最终被卫生经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录取。短暂的失落过后,她迅速调整了心态:“没关系,任何专业只要学好都有出路。”她已经开始积极规划大学生活。

“爸爸的活难找,爷爷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差,弟弟还要上学,我想早点工作,帮家里减轻负担。”她的眼神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定,“如果就业形势不理想,我就打算考研。总有一条路能走通!”

卢梦凡、贾涵茹

学费解决了

昨日,本报发布了灌南县新集镇果林村和金圩村两位女生的励志故事。卢梦凡以515分考取盐城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贾涵茹以530分考取苏州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聚沙成塔,爱心汇聚。在看到两人的报道后,港城的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乔飞、李苏毅、孙利、中亚中俄货运冯总等人为两个女生献上爱心。截至昨日中午,卢梦凡收到17位爱心人士捐出的8400元学费;贾涵茹收到14位爱心人士捐出的8481元学费。爱心人士Celine愿意资助卢梦凡大学四年生活费每月500元。

如果您愿意伸出援手,为今日报道的两名女生梦想续航,欢迎联系本报助学热线。

●陈秀云大一开学费用:7501元。

●王孟智大一开学费用:6400元。

●助学热线:13851291243(加微信请备注“助学”进助学微信群)。助学QQ群:157817222。

●报名条件:连云港籍2025级本科录取新生(不含免学费专业);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孤儿、建档立卡子女、城乡低保子女,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子女优先)。

●报名方式:助学热线报名;微信扫描二维码报名。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15日。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