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晨晨 司伟 森丽丽)连绵的鱼塘水面,粼粼波光间,光伏板矩阵追光逐日;清澈水体中,鱼虾群自在游弋。
眼前这幅“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立体画卷,在赣榆区墩尚镇鲜活铺展开来。
随着王疃220千伏升压储能站全容量并网,这座昔日的“泥鳅之乡”以全域渔光互补项目为笔,书写着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项目为基
硬核基建跑出“赣榆速度”
作为赣榆区重点能源保障项目,占地73亩的王疃升压储能站犹如墩尚镇渔光互补项目区电网的“智慧心脏”。2座220千伏光伏升压站与配套储能电站并肩矗立,构建起高效稳定的能源输送网络。
据悉,该项目直击制约新能源发展的核心痛点———并网调峰难题,创新应用先进的电能双向转换技术,成功将“看天吃饭”的波动性光伏电能,转化为可精准调控的优质电源,构建起“发—储—调—送”一体化智能电网系统。
项目自2024年6月开工建设,仅用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全容量并网,跑出了新能源项目建设的“赣榆速度”。“自电站建成以来,不仅保障了清洁电力稳定输送,也切实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王疃升压储能站电气专工杨亮说。该项目年工业产值达3.69亿元,贡献税收7500万元;年输送清洁电能达10.67亿千瓦时,足以点亮30万户家庭的灯火,满足一座中型城市的绿色用电需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超80万吨,相当于种植了数百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
全域破局
绿能经济破解发展难题
为了破除传统渔业增收乏力、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难题,近年来,墩尚镇党委锚定“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立足水资源禀赋抢抓绿能机遇,作出了实施全域渔光互补的决策布局,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完善“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新高效养殖模式。
2023年以来,墩尚镇共布局了华电276MW、东磁640MW、东磁400MW3个项目,项目装机总量1316MW,总投资75.2亿元,占地35056亩,年均发电总量22.312亿千瓦时,年产值总计8.15亿元,税收1.22亿元。目前,华电276MW、东磁640MW项目已并网发电,东磁400MW项目于7月进场打桩。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幅资源高效利用的双赢图景正在铺展。“鱼塘安装光伏板后,对我们养殖户来说是件大好事。”养殖户张永明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安装光伏板的鱼塘可以减免3年的承包费,后续的租金也比普通鱼塘便宜不少,这相当于降低了养殖成本。
如今,这些项目不仅让沉寂的鱼塘变身“阳光银行”,更打破了镇域“东强西弱”的历史格局,为全域均衡发展垒实了财源根基。
创新驱动
强村公司激活共富密码
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机制创新的“关键一招”。墩尚镇组建艾塘湖强村公司,统筹全镇鱼塘资源整体开发,让镇、村、民三级主体共享发展红利,实现了从镇级“输血”到村级自主“造血”的动能转换。
通过强村公司运营,渔光互补项目已为墩尚镇带来显著效益:镇级年增税收1.22亿元;村集体年增收906.8万元,村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1.27万元;村民地亩租金增长200元,养殖户租金降低500元。此外,冷藏保鲜项目年收益43万元,带动50名村民就业。
2024年,29个行政村再联手,组建农乐强公司:投资78万元建30个便民候车亭,出租180个广告位年赚34万元;投建冷库项目,年分红12万元。从资源整合到多元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越鼓越实,为共同富裕注入持久动力。
近年来,墩尚镇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促民生,全市乡镇工业集中区测评连续3年跃升至全市第四、第三、第一名,“工业强镇、产业富民”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群众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