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晨晨 张南宁 张婷 杨泽芃)一颗小鸡蛋能玩出什么花样?位于赣榆区的江苏苏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十余年的时间,他们用科技解锁养殖新路径,用创意玩转农产品加工,硬是把小鸡蛋做成了年产值2500万元的大生意。
从“乡土”到“爆款”,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更揭示了乡村振兴的“出圈密码”。
市场突围:
一颗活珠子撬动苏南大市场
2008年,在赣榆区班庄镇孙净村有一个小小的养鸡场,靠着卖鸡和卖鸡蛋为生。历经多年深耕,这家养鸡场实现年创产值2500万元,利润稳定在400万至500万元区间。随着产业发展,负责人刘彬顺势而为,组建江苏苏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更规范的企业化运作,为这份事业按下了加速键。
2018年一次南京之行,是这家养鸡场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彬发现,当地的街头巷尾遍布一种以孵化中鸡蛋为原料的特色小吃———活珠子。
“咱们养鸡场的鸡蛋,不也能加工成活珠子吗?”刘彬敏锐地捕捉到活珠子的巨大市场潜力后,当即萌生了投身活珠子生产的念头。
回到连云港,刘彬迅速启动活珠子生产项目。他充分盘活养鸡场的鸡蛋资源,引进先进孵化设备,建立严格的种蛋筛选流程,并竞拍到“百味鲜”商标的使用权,正式开启活珠子生产之路。
为成功打入南京市场,刘彬积极整合苏南地区的商业资源与市场渠道,与当地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及小吃摊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借力社交媒体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与众多美食博主合作推广,让“百味鲜”活珠子快速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我们一次发货六七万枚,这些活珠子还带着热气,4小时就能送到南京市场,客户拿到手还新鲜着呢。”刘彬说。
经过多年潜心经营,“百味鲜”活珠子在南京市场崭露头角,占据70%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地活珠子领域的领军品牌。
科技赋能:
一套智能系统重塑养殖新生态
走进江苏苏宇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感扑面而来。鸡舍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贯穿了养殖的全流程:机械装置定时定量完成投食,感应系统随鸡群需求精准供水,传送带无声转运刚产出的鲜蛋,清粪设备则在下方悄然运作,将污物及时清理。
更巧妙的是,这些设备并非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能通过智能调控,精准把控每只鸡的饲料投放量和饮水量———既不会多喂造成浪费,也不会少给影响生长,让鸡群始终能获得充足且配比合理的营养,整个养殖过程高效又科学。
“自从有了这套自动化设备,以前需要50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10人即可轻松应对,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率。”刘彬说。
笔者注意到,鸡舍里的鸡群相比于家养鸡个头都不算大。“这些是我们从北京农业大学专门引进的‘农大5号’节粮型蛋鸡,每只鸡的体重2斤7两左右。”刘彬笑着解释,“这个品种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料,相比普通蛋鸡,每只每年能节省约10公斤饲料。”他顺手拿起一枚刚产下的鸡蛋说,“更重要的是,它们下的蛋口感好,用这种蛋做活珠子,吃起来格外细嫩滑爽,鲜味也更足。”
如今,养鸡场已颇具规模,拥有6栋鸡舍,每栋养殖蛋鸡2万只,存栏量达12万只,日产蛋量稳定在7万-8万只。
产业延伸:
一条产业链激活资源新价值
“以前,我们的养鸡场以生产鸡蛋为主,但鸡蛋市场受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夏天学生放假期间,鸡蛋需求量会明显减少。”刘彬说。为了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刘彬决定延伸产业链,在鸡蛋之外开辟新的价值空间。
2024年,刘彬养鸡场配套的食品加工厂江苏南华百味鲜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主要聚焦活珠子与麻椒鸡两大品类的加工。
活珠子需选取受精蛋,每一枚活珠子都得经过‘光检’这关。车间内,工人们正专注地挑选着鸡蛋。他们手持强光手电筒,逐个对着鸡蛋照射。灯光下,胚胎发育正常的鸡蛋显现出清晰的暗影和血丝,被熟练地放在一边;无精蛋、死胚蛋则被快速剔除。刘彬向笔者介绍,“我们的活珠子有生鲜款和熟食款,现在生产线全开,一天能产出10万枚活珠子。”
为实现科学管理与鸡群生产状态的最优化,养鸡场平均每600天淘汰一批产蛋能力下降的老鸡。这些淘汰鸡经深加工制成风味独特的麻椒鸡后,销往全国各地。“以前咱们淘汰的老鸡,大多是批量卖到广东,一只顶多卖15块钱。现在做成麻椒鸡,一只最低卖59元。”谈及这番变化,刘彬的脸上难掩笑意。
这种产业链延伸的模式,不仅让原本价值有限的鸡蛋和淘汰鸡实现了大幅增值,更从根本上达成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双轮驱动的格局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韧性。
当传统养殖嫁接科技力量,当单一农产品延伸出多元产业链,当地方特色主动对接广阔市场,农产品便不再是简单的食材,而是价值与品牌的载体。它证明了只要找对路径,乡村里的“土疙瘩”也能变成“香饽饽”,在市场化的浪潮中绽放出别样精彩。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