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95后“新势力”赵檬:为传统制造掀起“青春风暴”

      

(□ 庄婷婷 李晓敏 王 丹丹)在位于灌云县经济开发区的江苏隆锠金属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里,95后赵檬正站在国内首条连续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生产线上,看着机械臂精准抓取钢板,眼神中闪烁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创新光芒。这位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的硕士,用2年时间,将传统金属加工企业打造成行业标杆,用青春力量重塑了百年产业的基因密码。

    跳出舒适圈:95后的逆向创业路

       2023年盛夏,当同学们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为大厂offer争得头破血流时,赵檬却背着吉他,从北京直飞连云港。这个决定让所有人跌破眼镜——放着大城市的高薪职位不要,偏要到苏北小城创业。

       赵檬的父亲是河南人,在金属加工行业里摸爬滚打了20余年,从行业萌芽之初便投身其中,一路见证其蓬勃兴起。他的母亲在全国最大的不锈钢集散地无锡从事不锈钢贸易,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这些得天独厚的家庭背景,为赵檬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22年9月,连云港吹响招商引资的号角,优厚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创业者的目光。赵檬一家经过多番考察,最终选择在灌云县开厂,灌云县经济开发区提供的临时厂房,成为他们创业梦想启航的港湾。

       创业初期的阵痛远超预期。“疫情刚过,实际投入远超预期,生产中频频出现资金周转难题,生产进度时断时续。”赵檬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仍感慨万千,“关键时刻,灌云经济开发区伸出援手,帮我们与银行对接融资,成功化解了危机。”到了2024年,企业成绩斐然,实现了上亿元的流水。在办理初期各种繁琐手续时,相关部门专门派人对接、耐心讲解,为企业的顺利起步提供了极大便利。

    破局传统车间:从“格子铺”到智能流水线的蜕变

        在传统金属加工行业,“生产格子间”是普遍现象:切割、焊接、打磨各工序分散在不同区域,物料周转全靠行车吊运。这不仅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赵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做出改变。他依据原有的技术,提出以流水线形式在有限空间内完成组装、翻转到加工的全过程。有了想法,他立即与团队行动起来,仅仅2个半月,便完成生产线组装并投入试生产。

        这条耗时2个多月打造的“钢铁巨龙”,不仅节省提高生产效率、用地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让企业产能实现爆发式增长:月产能突破5000吨,一跃成为行业佼佼者。

    “父亲那一辈靠经验吃饭,虽然拥有诸多技术,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但缺乏专利保护意识。我们这代人要靠知识产权说话。”赵檬在攻读硕士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撰写经验。企业进入正轨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目前,该企业已成功拥有2项专利,正在冲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些专利成为“金钟罩”,为企业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从无锡到灌云:新生代企业家的“双城记”

      闲暇时,赵檬会抱着吉他弹奏《蓝莲花》。这个细节揭示了新一代创业者的独特气质——既能在车间与油污打交道,又能保持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当地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让赵檬印象深刻:每月2000元人才补贴、免费过渡厂房、专人对接审批事项……他还入选了“连云港双创人才”。

    “我计划扩大厂房面积,引入新生产线,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传统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注入创新基因,一样能成为朝阳经济。从无锡到灌云,我在这里创业,深切感受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服务贴心到位,团队中也汇聚了众多高学历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赵檬用行动诠释着年轻一代的担当与智慧,在传统制造业的赛道上,奋力书写属于年轻创业者的活力与真诚,成为新时代创业浪潮中的闪耀之星。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