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孙小亮) 坑洼变坦途,旧路焕新颜。近日,在东海县牛山街道汤庄村,村民老李骑着三轮车稳稳驶过新修的水泥路。“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下雨天很难走,现在好了,平平坦坦走着很舒心。”老李的笑容里满是踏实。几个月前,这里还是村民口中的“闹心路”,如今已化作平坦宽敞的民生路。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构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闭环管理体系,以精准摸排、多元筹资、严控监管“三驾马车”,驱动村内道路建设提质增效,为保质保量完成100公里民生实事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底数清,靶向投入“好钢用在刀刃上”。聚焦群众出行难题,市农业农村局将村内道路明确为财政奖补首要方向。依托精准摸排机制,全面梳理全市6807公里村内道路待建需求,建立动态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优先支持诉求急、筹建难、基层愁、农民盼的项目,确保有限财政资金精准滴灌至民生最需处。通过精准筛选,首批重点项目中,东海县牛山街道汤庄村768米与牛山村1136米村内道路被优先纳入奖补名单。
聚众力,多元投入破解资金难题。“一事一议”项目的核心是“群众主体、民主决策”,我市创新构建“政府补、社会捐”的多元投入机制,有效放大财政资金“酵母”效应。一方面,强化政府主导,发挥奖补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另一方面,持续推广“平明模式”,在严守不增加农民负担底线前提下,积极倡导社会力量自愿捐资共建。预计,今年可撬动村集体投入182.8万元、吸引社会捐助308.2万元,为村内道路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共建共享新路径。
严三关,闭环监管筑牢质量生命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翻开项目清单介绍,牛山村5条道路建设数据精确到厘米,每条路都经过现场测绘与村民议事会确认。全市通过构建“严储备、严立项、严绩效”的全链条监管闭环,今年清退9个不合规项目,912个优质项目进入储备库。所有项目必经逐一现场审核与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创新实施激励型资金拨付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干事内生动力,确保项目高效运转、资金安全规范。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