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 韩松江)“咻——”一声哨音裹挟着盛夏的热浪,在宽阔的足球场上吹响,江苏核电足球队员身着蓝色球衣出战“连云港城市足球联赛”。胸前“江苏核电”的字样在午后的阳光下格外醒目,一个个蓝色身影如离弦之箭在草坪上交错飞驰,江苏核电的19号前锋一个假动作晃过防守队员,球鞋与草皮摩擦,带起尘土飞扬。
观众席中,19号球员张晓蒙的妻子小段戴着粉色帽子极为显眼,她紧攥着双手,目光紧紧追随着丈夫矫健的身影。不远处,24号球员刘航的儿子稚气未脱,却以全身力气呐喊:“爸爸加油!”这声呼喊穿透赛场喧嚣,稚嫩却有力。足球在脚下滚动、碰撞、飞驰,每一次传递与拼抢都像电流,激活了整个球场。在过去的26年,江苏核电足球队在港城将核电人的精神和足球拼搏的精神融会贯通。
1976年出生的门将严巍峰见证着江苏核电足球队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他坐在替补席,作为目前球队资历最深的球员,已守护江苏核电球门二十多个春秋。“我记得2018年的一次比赛,与对方前锋撞到一起,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肋骨软组织损伤;还有一次是在2022年,我飞身扑救单刀,对面前锋来不及收脚,导致我的右腿前叉肌断裂……”严巍峰回忆,脸庞上没有痛苦之色,反而轻笑出声。伤痛远不止这些,他挥手间,右手手背露出不规则凸起的紫色瘀痕,他却笑着摇头,不在意地说道:“这点伤算什么。”
这份热爱穿透时光,亦点燃了后来者。当1999年首批入队的队员陆续淡出球场,新一代的火焰已接力燃起。1996年出生的赵秋阳是队里最年轻的“小闪电”,作为右后卫,他敢冲敢突的速度令对手心惊。江苏核电每年招入新血液,足球赛便是最好的试炼场。新老对抗赛上,老将的经验与青年的锐气激烈碰撞,以严巍峰为首的老将们将默契与责任在奔跑中悄然传递。
赵秋阳默默将这份责任扛起,比赛中他带球突进,但是对手的防守也极为严密,他没有刹住脚步,整个人翻身跌滚在草坪上,他却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极快站起身,眼神坚定地寻找着下一次进攻的机会。他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坐在场边,清晰地看到他右手手肘处已蹭破了一大块皮肉。
在江苏核电,足球的根须早已深深扎进日常的土壤,成为忙碌工作中为数不多的解压手段。这群球员的日常工作几乎与“高压”“精密”挂钩——运行人员需监控机组参数,调试人员要在复杂系统间反复校验,维修人员则随时待命应对设备突发状况。“忙起来时,连轴转三四天是常事,神经始终绷得紧紧的。”值长季佩擦着汗笑言,“但只要换上球衣站在球场,所有压力都随着跑动甩到了脑后。”
一场90分钟的球赛,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解压阀。草坪上的拼抢、队友间的呼喊,让紧绷的神经在汗水里得到舒展。更奇妙的是,球场上的默契正悄然渗透进工作场景。“你看中场传球的那个配合,和我们工作时的衔接一模一样。”季佩指着场上奔跑的身影,“运行、调试、维修这些不同部门的人,在球场上学会了预判队友的走位,回到岗位上,沟通效率都提高了。”
“苏超”掀起的足球热潮,映照出江苏大地上无数如核电队这般深植的足球根系。正是无数严巍峰、季佩、赵秋阳们经年累月的热爱与坚持,才让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当终场哨响,替补席上的球员默默起身,弯腰将散落的矿泉水瓶一一归拢。这个细微的动作,无声诉说着一种朴素的珍惜——对绿茵场,亦是对这份纯粹信仰。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