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银发绘梦 千幅流芳 港城“摩西奶奶”的艺术人生

记者 戚跃潇/文 刘毅/图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拿起画笔。”美国画家摩西奶奶77岁开始自学绘画,作画1000多幅,成为美国著名和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之一。而在港城,也有一位“摩西奶奶”,她便是孙育南。


  

走进孙育南的家中,满墙画作立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彩铅绘制的柿饼色泽饱满诱人;人物肖像纹理细腻传神。窗边的画架旁,彩铅、水彩颜料、调色盘、绘画笔记和书籍整齐摆放。阳光透过纱窗洒落在这一方绘画天地,空气中弥漫着手冲咖啡的醇香。时光在这里,似乎也放慢了匆匆的脚步。


  虽已78岁高龄,孙育南却精神矍铄,步履轻盈得与年龄不甚相符。72岁才正式执起画笔,六年间已创作了上千幅作品,从严谨的素描、浓烈的油画,到细腻的彩铅、通透的水彩,无不涉猎,题材也从人物、静物扩展到风景,内容丰富。她的作品先后入选长沙学员联展;彩铅画作曾在连云港“一带一路”主题展中展出;2024年,在南京举办的“知青下乡60周年”纪念活动上,她成功举办了个人绘画展。


知青岁月


1964年,17岁的孙育南从南京高中毕业,带着一身书卷气和对理想的憧憬,响应“知青下乡”号召来到港城新浦农场。“那时心思纯粹,看了《青春之歌》就想着到广阔天地去锻炼。”回忆往昔,她的眼神依然明亮。


农场9年。她扛起锄头,辛勤耕作。“农忙时,凌晨两点多就要起来,一直干到天黑,连续几个月,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后来,她进入机关工作,并于20世纪80年代考入大学,毕业后投身市总工会的技术教育培训工作。“那时就想做实事,组织企业开展技术开发,特别有成就感。”工作中的她,始终保持着那股钻研精神,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2002年,55岁的孙育南开启退休生活。“头几年没什么事情做,不看电视、不打麻将,也不跳广场舞。”时间转眼来到2019年底,72岁的她在手机上偶然刷到长沙一个绘画班的试听课。“我以前从没接触过绘画,结果一听就入了迷,稀里糊涂交了7000元学费,这辈子没这么‘贸然’过,现在想想,或许就是冥冥中注定。”从此,她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


从零攀登



“学画画就得打基础,我从素描开始,一画就是一年半。人物讲究‘三庭五眼’,风景得把握透视关系。”孙育南的学习之路异常扎实。素描基础打牢后,她开始尝试油画。“油画色彩丰富,我很喜欢,但它颜料气味较重,出于健康考虑,画了三个月后便暂时放下了。”她坦言,“不过我心里其实一直惦记着油画,想着以后还是要重新拾起来的。”


  后来,孙育南转战彩铅,她被这种工具的细腻表现力深深吸引。“这幅人物彩铅,我自己很满意。皮肤质感、发型和服装细节都比较到位。”她翻出一大摞人物肖像,如数家珍:“你看这位胡子大叔,胡子部分是用橡皮一条一条擦出来的,有时候橡皮也是画笔呢。”她深入研究技法,十几个笔记本记满学习心得,彩色铅笔的色号标注得像密码本。目前完成了两三百幅彩铅作品,题材丰富。


  “近两年我开始尝试水彩画,而真正的挑战也来了。水痕和晕染简直是噩梦,卡了整整一年,我常焦虑得失眠。”她拿出早期的水彩习作,画面上斑驳的水迹清晰可见。她想过放弃,退回彩铅舒适区,但骨子里的韧劲上来了:“我一定要攻克它,不能退缩。”


  为了突破水彩绘画技巧,她购买专业网课,关注各平台绘画博主,研习技法,临摹国内外水彩大师画册。“最近在临摹台湾水彩画家简忠威的作品,向往那种自由的境界——每一笔都恰到好处,摆脱细节束缚,展现水彩晕染的灵动。”如今,她的水彩画已能自如控制水色交融。在她近期完成的一幅水彩作品里,湖面波光粼粼,柳树倒影摇曳生姿,相映成趣,意境悠远。


艺术晚年



绘画不仅充实了孙育南的生活,更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开始绘画后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保持学习的状态,让我感到非常快乐。”她指着桌上的绘画笔记,密密麻麻记满了色彩搭配和技法要点,“你看,这是水彩颜料的色卡,每种颜色混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效果,我都记下来了。”这种终身学习、不断思考的渴求,让她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


  如今,78岁的孙育南依然过着规律而充实的生活:每天清晨5时起床做瑜伽,简单运动后便为自己和老伴手冲一杯咖啡。“每天早上一杯咖啡的习惯已经保持几十年了。水果糖分高我吃得少,喝咖啡既能让我保持清醒,更是一种享受。”简单吃过早餐后,她便沉浸于绘画创作。下午研究中医养生,晚上则有时浏览新闻,关注时事和前沿信息,有时在绘画群里与画友们交流心得。她是绘画群里最年长的“学霸”,也是最受尊敬的“老师”,常常带领大家探讨绘画技巧。


“他们说我像国外的‘摩西奶奶’。”她爽朗地笑起来,“人家70多岁开始学习绘画,画到一百零几岁去世。我还有很多时间可以进步。”这位78岁的老人用画笔告诉我们,退休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探索热爱的起点。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动写照,用艺术滋养生命,让晚年绽放光芒。


  正如孙育南手里的那杯手冲咖啡,生活的苦涩,早已被热爱与执着,调成了醇厚的回甘。她的画笔,仍在继续描绘着银发人生的无限可能。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贾元元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