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连云港掘金欧洲航空脱碳万亿蓝海


(记者 杨锐冰 张晶晶 通讯员 孙航)历时72天海上航行,7月14日凌晨4点,载有1.34万吨港城造生物航煤的利比里亚籍油轮“谢丽尔”轮缓缓停靠荷兰鹿特丹港。这是国内首家生物航煤出口“白名单”企业嘉澳新能源的首笔国际订单,实现了我国生物航煤规模化出口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全球航空减排竞争赛道。   


生物航煤(SAF)以餐饮废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催化转化等工艺制成清洁航空燃料。连云港嘉澳通过优化催化剂效率和反应条件,使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际航空标准(ASTM D7566),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企业还构建了全国废弃油脂回收网络,降低原料成本,为规模化出口奠定基础。   


“从去年10月一次性投料成功,成为国内首条单线年产能50万吨级生物航煤项目,到今年5月1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能源局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批复,公司正式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此次成功出口的关键在于政策壁垒的突破。”连云港嘉澳总经理何健坦言。   


针对生物航油缺乏专属出口编码、受限于成品油配额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创新推出“白名单”制度,通过跨部门协同实现全流程可追溯。连云港嘉澳凭借50万吨年产能、75%原料自给率和国际ISCC认证,成为首个突破出口壁垒的企业,助力我市成为全国首个生物航煤出口试点城市。  

 

“这不仅是企业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中国生物能源政策与国际接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此次获得国际‘通行证’,为国内SAF企业出海提供了可复制的政策范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的连云港嘉澳生物航煤项目二期将扩至产能100万吨/年,同时已在灌云布局生物航煤实验室,持续深挖技术和产能潜力。随着BP等国际能源巨头的战略入股,企业在资金、技术合作与全球化渠道拓展上获得强力支撑,未来有望通过连云港出口试验区,进一步对接国际航运枢纽,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航空业脱碳进程加速推进,生物航煤作为最可行的减排解决方案,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外航空业对SAF需求激增,我们的产品也供不应求。”何健介绍,继5月4日首批SAF订单顺利出海靠岸,5月17日第二批1.5万吨SAF订单也已从徐圩新区洋井化工码头发出,不久后到达鹿特丹港。中国生物航煤开启全球化征程,掘金欧洲航空脱碳万亿蓝海。


总值班: 曹银生     编辑: 陶莎 校对 徐蕾     审核: 曹银生     

来源: 连云港发布

相关新闻